前任盲盒,裝的是愛情故事還是兩元店的滯銷品?
理性的消費者或許該停下來想一想:拆開盲盒的瞬間,我們得到的到底是什么?是別人真實的故事,還是剛編的劇本?又或者,我們只是在為虛無縹緲的情感幻想買單,最終拆開的不過是自己原本就挺干癟的錢包?
“知道”告訴你,銷售火爆的前任盲盒背后的深意。
責任編輯:劉韻珊
社交媒體上,很多開箱“前任盲盒”的視頻都有驚人的播放量。一些人把前任留下的物品打包成盲盒,轉手出售。單個盲盒十幾塊錢一個,如果把前任的東西全部打包,一箱價格上百元甚至幾百元。銷量竟然還不錯。前任盲盒折射了現代人對愛情故事的永恒渴望,我們旁觀他人的故事,試圖從中尋找“愛的證據”:曾經有兩個人,認真地為彼此投入過時光。
問題是,前任盲盒真是哪個前任留下的嗎?你永遠不知道盒子里裝的是真的前任物品,還是批發市場兩元店的滯銷品,是真的“愛情故事”,還是“剛編的故事”。
旁觀別人的“愛情故事”
前任盲盒是一種將回憶與未知感結合的新興商品,賣家將與前任相關的物品隨機打包出售,里頭可能塞著前任的舊毛衣、一起看過的電影的票根、熱戀期的情書……有些賣家會貼心附上手寫故事,講述物品背后的點滴細節,讓買家在觸摸實物時,仿佛能看見他人愛情的輪廓。
盲盒的刺激性在于“未知”。買家在拆開盒子前,并不知曉自己會遇見怎樣的故事,每件物品都像一把鑰匙,輕輕轉動就能打開某段封存的時光,可能讓你笑出聲,也可能心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