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的小沈陽:“心思重得邪乎”
“我總尋思這能是真事嗎?一個唱二人轉的農村孩子咋就成名人了呢?是真的,要不你們大老遠來瞅我們干啥?瞅一眼后悔十多天?!?/blockquote>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陳晨 朱曉佳
春節之后,小沈陽的母親張鳳琴“一直忽忽悠悠像做夢似的”,“我總尋思這能是真事嗎?一個唱二人轉的農村孩子咋就成名人了呢?是真的,要不你們大老遠來瞅我們干啥?瞅一眼后悔十多天。”南方周末記者登門叨擾,內心多少有些不安,57歲的沈媽媽這番話把記者說笑了。小沈陽的父親、61歲的沈宏久則邊倒啤酒邊說:“我老兒子能有今天,往大說,咱得感謝這個時代,第二咱得感謝老鄧頭,第三感謝趙本山……”
炕桌上擺滿了農家菜——婆婆?。ㄆ压ⅲ┱横u、火腿腸、燒雞,還有小沈陽最愛吃的土豆干炒豆腐干……在遼寧省開原市的一個小山村里,小沈陽的父母對南方周末記者談起了自己的明星兒子。
說到興奮處,沈爸爸從柜子里掏出那把當年花30元錢買來的二胡:“來一段!尖端的,《密建游宮》!”
隨著琴聲,沈媽媽打著板兒唱了起來:“楚平王打圍駕出巡,無襄女西宮下院掩宮門,吩咐聲宮娥彩女隨方便吧,哀家我孤身一人撫瑤琴……”
“我這山里走出去的兒子,能娶一個城里姑娘……把我哭的,打不住了。”小沈陽母親張鳳琴說 圖/CFP
聽父母唱二人轉長大
小沈陽的故鄉不算富也不算窮,在村口放眼望去,家家戶戶都是大瓦房。不過小沈陽的童年卻是在匱乏中度過的。
小沈陽真名叫沈鶴,出生于1981年,人民公社的大鍋飯“將黃沒黃的時候”。在沈宏久的記憶中,那時候不要說大米,連高粱米都不足,肉就更不用說了,一年到頭頂多能吃兩三頓?,F在大家都說“80后”從小嬌生慣養,而小沈陽七八歲就開始為下地干活的爸爸、媽媽、哥哥炒菜做飯,最拿手的菜是炒土豆片,能用很少的油把土豆片炸起泡兒來。
在母親的眼里,小沈陽從小就是個“心思重得邪乎”的孩子。哥哥得到一毛錢就趕忙拿去買冰棍,然后琢磨怎樣才能再要一毛;而小沈陽如果得到一毛錢,就會把錢夾在書里,夾得平平整整,從不輕易花錢。
家里生活一直壓力很大,小沈陽想早點掙錢養家,13歲小學畢業那年進了武術學校,沒多久就因為交不起學費退學了。小沈陽少年時代的第一個夢破滅了。
回到家里無事可做,小沈陽就跟著媽媽到處唱二人轉掙錢。唱二人轉小沈陽有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