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錯位的產品設計,帶不來電動汽車的溢價與紅利
傳統燃油車時代,極致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高加速性能,常出現在高性能、昂貴的車型上,形成了“有風道即豪車”“加速快等同于豪華”的觀念。但在電動汽車時代,隨著技術普及,這一觀念紅利一定會消失。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某電動汽車品牌再陷風波,其高端車型的車主發現,花費4.2萬元選裝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僅具裝飾性,無法實現宣傳中提到的“高效導流”等功能,于是,數百名車主要求退車。車主要求退車,或許是一種談判的策略,但也有一個可能是,他們后悔了,不想要這輛車了。
這背后,是市場對電動汽車設計、營銷常見思路的反饋,正在迅速發生變化。
傳統燃油車上,前蓋的風道主要有三個功能:一、為發動機等引入空氣降溫;二、分散氣流為剎車降溫;三、高速行駛時,利用氣流產生的下壓力,防止車輛漂移,確保操控性。
然而,這些功能對電動汽車而言,并無太大實際意義。電動汽車沒有發動機,不會產生大量熱量;電動車車身重量較大,無需額外下壓力;若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