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法草案預備提請審議丨時政周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被查,2025年落馬中管干部升至21人。
劉國梁成為“聯合國運動會大使”。
針對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約談外賣平臺企業。
山西訂婚強奸案入選最高法案例庫。
中央軍委決定,調整組建3所軍隊院校。
一周時政新聞回顧(2025年5月10日-16日)
責任編輯:錢煒
2024年10月23日,浙江湖州,德清縣信訪局開展“接訴即辦——湖州市12345熱線直通車”活動,在武康街道吉祥社區,工作人員向群眾講解《信訪工作條例》有關內容。(視覺中國/圖)
2025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以下簡稱《立法計劃》)。其中,包括信訪法草案等在內的25件法律案,預備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此時,距信訪法被納入立法計劃,已經過去了10年。
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看來,從行政法規到法律,這只是形式的變化,“最重要的是我們制定信訪法后,這個制度要往哪個方向走?這可能比是不是一個法更重要?!?/p>
從行政法規到黨內法規
中國信訪工作的法治化進程可以追溯到1995年,當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信訪行政法規《信訪條例》。
條例指出,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依法應當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此后,2000年,國家信訪局成立;2005年5月,新的《信訪條例》開始實施。條例限定的主體,依然是“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此后多年間,前述《信訪條例》成為信訪工作的統領。但在實踐中,其有一定局限性。一個典型的問題,和法律位階有關。
“信訪工作涉及的矛盾及矛盾的化解超出了行政機關的范疇,但有時候對方可能又不受行政法規的約束?!蓖蹂a鋅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信訪工作涉及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黨委等的協同,這時候僅僅通過一個行政法規,在法律上是很難做到的?!?/p>
此外,《信訪條例》作為行政法規,在實際工作中,其涉及的諸多規定倘若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發生沖突時,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2022年2月印發的《信訪工作條例》(以下簡稱《工作條例》),則首次以黨內法規、行政法規的形式,對信訪工作做出了規定,同時新增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工作原則。
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翟校義看來,《工作條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發布,強調了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使各機關各系統各領域的信訪工作更具統一性。
同時,《工作條例》在原有“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信訪工作責任制之前,加上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并將其放在責任制的首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信訪工作的經驗總結。
十年立法
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將信訪法列入立法工作計劃,是在2015年4月。公開信息顯示,信訪法被列入研究項目,由國家信訪局起草。
在此之前,2014年10月21日,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府改革和發展研究中心召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法(草案)》兩稿討論會,多名學者和信訪工作者參加了討論會。
作為研究項目的參與者,翟校義是討論會草案一的起草人,彼時,他認為應該從信訪工作性制度、輔助性制度、信訪工作原則等方面討論信訪法(草案)。翟校義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回憶,當時的主要工作是想“起草一個社會各界都能接受的信訪法草案”。
2015年被納入國務院立法計劃后,2016年的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在“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