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遠銷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個縣城靠健身器材“煉”出百億產業

寧津縣隸屬于山東德州,縣域面積不足900平方公里,卻成為全國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產基地,占據國內70%以上市場份額,產品遠銷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小縣城“煉”就健身器材大產業

在寧津的產業園里,外商采購、新品首發、研學招工,每個角落都在忙碌,頭部廠商的訂單也早已排期至今年8月。

在一家健身器材企業的生產車間,300多臺焊接機器人揮舞臂膀。一塊塊經激光切割好的零件被焊接成型,再進行噴涂、組裝,一臺臺嶄新的跑步機就能迅速下線、入倉。

總臺央視記者 杜思源:在這間占地50000平方米的倉庫里,可以看到貨物已經裝箱完畢,整裝待發。

山東寧津目前有近3000家體育裝備企業,2024年的年產值達到139億元,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就業。高自產率是當地體育裝備企業的共同特點。

山東某健身器材企業總經理 劉新利:一些重要的零件,95%都實現了本地化、本土化。我們從下訂單到送貨,半小時可以直達我們的工廠倉庫。

山東某健身器材企業總經理 任天?。?/strong>自產率高,很多管材和板材,包括器械用的發泡坐墊,甚至包裝箱都是我們自己生產。

如今,一臺健身器材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加工再到包裝銷售,不出寧津縣城就可以完成,所有配件半小時內就能配齊。聚鏈成群,降本增效,全產業鏈也放大了當地競爭優勢。

德州市寧津縣教育和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 張強:產業鏈上下游完善,一些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加大研發,生產出了雪地摩托車、仿真冰等冰雪裝備,我們的產業門類越來越多。

健身器材新品“鏈”全球

在寧津一家健身器材公司的展廳里,記者看到巴西客商正在體驗新設備。他們是熟客,每年會來采購兩次,每次都會逛遍寧津以及周邊大大小小的產業園區,找新品、談訂單。

巴西健身器材采購商 丹尼爾:每次來都能發現不同的產品和設計,今天又發現了新產品。

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日產能約1300臺,一季度銷售額超過2億元。其中,國內銷售同比增長90%,國外增長40%。目前企業正擴建占地10000平方米的新展廳,為更大的國內外市場預留空間。

記者走訪當地多家企業了解到,曾經以外貿為主的商用健身器材行業,如今國內大市場的活力正日益凸顯。

山東某健身器材企業總經理 劉新利:兩邊是我們的首發新品,前段時間通過直播平臺,5天銷售額突破了1.13億。

在距離寧津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樂陵,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生產園區里,首發新品從便攜的碳纖維自行車,到大型的智能健身公交亭,持續吸引客商前來參觀。

泰山體育瑞豹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產品開發部經理 王少帥:我們這兩年就錨定在自己的產品定位上,特別是萬元左右的碳纖維車,一直是我們的優勢產品。

大力研發智能體育裝備
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位于山東樂陵的這座產業園里,坐落著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競技器材檢測實驗室,以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匯聚千余名研發人員,參與制定國內國際行業標準200多項,國際認證數量位居全球行業之首。

泰山體育器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工程師 王賀:不管是競技還是民用產品,我們全都是自主研發生產、模塊化定制,不管需求是什么,我們像拼積木一樣就可以拼成。

科技創新賦能體育制造,做強產業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為全球體育用戶提供涵蓋“集成、制造、規劃、設計、運營、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雪莉:用自己產品的可靠性、質量和多年的服務能力,贏得了國際各類體育組織的認可,成為很多賽事指定的相關器材,實際上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中國體育產業當中有一批這樣的企業,通過不斷增加自己的實力,也在國際市場上代表了中國的質量,中國制造的能力,中國品牌的能力。

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 溫嘉:近年來,體育產業在加速發展。一方面從供給端,企業在更多地關注國內國外市場端的變化,從生產方面提檔升級;另外生產出來的產品越來越細分,越來越提升。

(總臺央視記者 杜思源 朱路鵬 郝亮)

網絡編輯:澍生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