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因結善果?2025年,它是任何企業都不會放棄的戰略
(envato / 圖)
21世紀以來,CSR(企業社會責任)與ESG(環境、社會、治理)實踐已從道德選擇演變為戰略剛需,形成了“在乎者勝”的新商業邏輯。
不少企業將責任管理融入基因,收獲了時代的紅利;反之,則被貼上“不可持續”的標簽,甚至被市場淘汰。
2024年,中儲糧油脂、匯福糧油被曝使用罐車混運食用植物油,嚴重違反食品安全法規,旗下公司分別被罰286萬元和251萬元,對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更讓其社會形象嚴重受損。從企業責任的角度來看,罐車混運暴露了食品安全、供應鏈管理失責等問題,傷害的不只是消費者權益,還有社會對食用油加工行業的信任。
而將社會責任融入戰略的企業,不斷展現出“善因結善果”的韌性。
截至2023年底,伊利聯合多家全球戰略合作伙伴組成的“零碳聯盟”,規模已達88家,推動了71家供應商實現低碳轉型、6家供應商完成碳中和核查認證。乳業是碳排放大戶,碳足跡貫穿包括養殖端、加工端和市場端在內的乳業生產全產業鏈,像“零碳聯盟”這樣立足于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和升級,是對“綠色生產”“雙碳”的身體力行,更是可持續商業的創新實踐。
而截至2024年6月13日,抖音集團“抖音尋人”項目累計幫助22859人團圓。該項目發起于2016年2月,借助抖音平臺、技術、用戶量及各地志愿者的力量,尋找失智失能的成年走失者、走失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兼顧兩岸尋親、尋找烈士后人、尋找戰友、華人尋根,以及尋找緊急事件中(如暴雨、地震)的失蹤者等,是字節跳動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活廣告”。
這兩個案例出自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觀察報告(2024)》《互聯網企業社會創新觀察報告(2024)》,體現了企業通過踐行CSR理念,不僅能贏得社會尊重,也能實現商業價值的躍升。
企業履責如何被公眾看見?履行社會責任又對企業創新有什么促進作用?
自2003年聯合多家機構共同發起“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南方周末始終走在記錄企業履責的前線,持續對企業社會責任表現進行監測和評價。
2009年起,每年舉辦企業社會責任年會,探討新時代有理想、負責任、可持續的組織或個人所應遵循的道路,樹立年度責任標桿。
2022年起,開展“社會責任月”系列活動,并于2025年將系列活動進行全面升級。
咨詢活動相關事宜請聯系——
電話:020-87374330
郵箱:csr@infzm.com
在“社會責任月”系列活動中,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將正式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的研究成果,并與社會各界開展深度互動及交流。
此外,南方周末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進行了全新升級,聚焦新時代下政策、市場與公眾的多重關注,洞見企業履責新動向(2025年CSR調研將于5月31日截止)。
當責任實踐從企業的獨奏變為政府、國際組織、高校、媒體、企業等多方的交響,善因結出的不僅是善果,更是飽滿的商業果實。
關于南方周末中國CSR研究中心
2008年,南方周末基于長期對環境、勞工、產品等領域的關注,正式成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聯合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優秀學者、專家、企業及組織從業人員,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在中國當下情境的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前沿研究—評價監測—平臺搭建—集體行動—品牌傳播”五位一體的CSR策略。
為解決企業CSR/ESG信息碎片化、企業責任表現難以評價等問題,南方周末基于歷年調研經驗,于2022年初正式對外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大數據平臺——善擇云平臺,為監管部門、投資機構、企業風控部門提供智慧工具和數據支持。同時,自主開發“善擇”上市公司ESG風險預警平臺,面向A股、美股、港股上市中國企業近6000家,評估上市公司ESG風險表現,并發布風險周報。
“善擇”云平臺(csr.infzm.com)曾入選全國新聞出版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中國報業媒體融合“用得好”案例庫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