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想科研,學生要就業:大學資源錯配何解?
不少高校老師的優勢在于培養學術型或科研型人才,但不少學生志不在此,對做科研沒有興趣,只想早點畢業,早點找個工作。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與幾位高校朋友小聚,聊起當前高校生存與發展的整體生態。
w女士是某高校地理系主任。她吐槽說:“我們學院的地理科學系開設了兩個班,一個是師范班,一個是非師范班。這幾年,很多非師范班的同學要求我們老師給他們上師范班的課程,很多非師范班的同學要求轉去師范班,結果是冰火兩重天,非師范班冷冷清清,師范班人滿為患?!?/p>
“你們設置師范班和非師范班的本意是什么?”我問她。
“師范班當然是優先就業,非師范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學術興趣,希望他們將來更多可以加入科研隊伍?!眞說。
“那非師范生實際的考研人數多嗎?”
“不太多,很多同學對科研沒有啥興趣,就想早點就業,所以都想轉去師范班?!眞露出一臉的無奈。
不難看出,學生的目標很明確,非師范畢業生就業難,師范畢業生就業相對容易。以廣東為例,師范類本科生或許在廣深等珠三角城市的學校找工作有不小的難度,但去粵北、粵西、粵東等非珠三角地區謀求一份中小學老師的崗位,還是相對容易的。
不過,隨著新生兒肉眼可見地銳減,未來若干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