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山:鄭汴黃河段的節氣表情(下)

黃河桀驁不馴,善淤、善決、善徙。宋代河患突出,在豫北。明清兩代是黃河下游河患嚴重,在今日之鄭汴段。直到1982年,黃河還發大水于鄭州搶險。直到小浪底工程建成,之后二十多年,黃河安瀾成現實。

責任編輯:楊嘉敏

開封,世界彼時最大都城

八大古都,唯獨開封沒有山。但,昔日之開封是座水城。

北宋那時,黃河距離開封還遠。倒是汴河從廣武山出來,一路趨東穿過開封,《清明上河圖》之汴河與州橋,現在正在深入發掘保護中。汴河為首都開封運輸糧食物資,但汴水大運河往往流水不暢,反而一再決開河堤而水淹都城。淳化二年(991)六月,汴河在浚儀縣靠近首都的地方決口,宋太宗趙光義親去視察,步輦被迫在泥淖中行走。

直到南宋的東京留守杜充,在豫北黃河李固渡決河阻止金兵,黃河又一次大改道。就這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黃河才逐漸靠近了開封?,F在說1949年之前,黃河在開封決口三百多次,河道大的變遷有六七次,就是從金代金明昌五年(1194)算起。

黃河水患最典型的表現,是開封的“城摞城”。當下關注考古成時風,打卡博物館為時髦。在書刊和大小博物館里,開封“城摞城”圖例多,仿佛加厚版三明治。明清兩朝,開封水患更甚。市區東南角的“古吹臺”暨禹王臺,即祭河神之龍王廟所在。禹王大殿,一邊“水德祠”祭歷代治河有功之人;一邊“三賢祠”,紀念李白杜甫高適,三人開封之會。

武陟嘉應觀黃河博物館圖示說明——

從北宋建立(960)到元代滅亡(1368),四百多年間,黃河進入最不安定時期,其間發生兩次大的改道,有121年決溢記載。常有一年多次、一次多口情況。

龍年春節前,大寒節氣翌日,2024年1月21日,我和磊超在開封游禹王臺、繁塔,又經過河南大學大門口,繞行進入鐵塔公園。在此,特地朝南望一眼大禮堂及河大校園。不料,不久后3月份的一天,河大大禮堂失火了!

2024年10月開封菊花節上,龍亭主會場之《千里江山圖》巨幅畫軸。  攝影 何頻,陳磊超

2024年10月開封菊花節上,龍亭主會場之《千里江山圖》巨幅畫軸。 ?攝影 何頻,陳磊超

說起來,如今還有人不知道黃河貼近開封是后來的事,這有范成大的北行詩為證。

南宋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以資政殿大學士與崇信軍節度使身份,為奉使金國信使北上。他從皖北渡淮河開始,“八月十一日渡盱眙,過泗州,順風如飛?!敝鹑毡毙?,直到目的地燕京為止。

《范石湖集·詩集卷十二》記這次北行,共七十二首。

《渡淮》《汴河》《虞姬墓》《宿州》……《京城》《相國寺》《州橋》……《金水河》《壺春堂》,又《漸水》記——

范曰:黃河將決,其地則伏流先出,名曰漸水。河身日徙而南,過封丘至胙城界中,已有漸水,去汴京大約五十里耳——

黃流日夜向南風,道出封丘處處逢。紫蓋黃旗在湖海,故應河伯欲朝宗。

又《李固渡》——

洪河萬里界中州,倒卷銀潢聒地流。列弩燔梁那可渡?向來天數亦人謀。

北宋黃河李固度遺址,位于滑縣王莊鎮西申寨村。  攝影 何頻,陳磊超

北宋黃河李固渡遺址,位于滑縣王莊鎮西申寨村。 ?攝影 何頻,陳磊超

又《天成橋》,范曰:碑石蔡京書,在浚州岡上驛中東廡下。舊浮橋在此,今河徙南行矣——

一岡邑屋舊河灘,卻望河身百里間。涌土漲沙漫白道,天成橋石在高山。

《舊滑州》,范曰:在浚州側積水中,為河所淪久矣。大伾即黎陽山,西望積水不遠——

大伾山麓馬徘徊,積水中間舊滑臺。漁子不知興廢事,清晨吹笛棹船來。

再前就是湯陰和安陽了。

上述記錄最生動而真切記錄了那時黃河南趨情景。

所以說,鄭州的馬渡——現在劉江黃河大橋邊大堤上“康王渡河”塑像,也是傳說。宋徽宗和趙構在開封的時候,黃河尚在大北邊,澶淵之盟在前。同樣的康王傳說,豫北滑縣和山東菏澤,那一帶也有。

明清河患

鄭州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