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最“雜”、最“軟”……生態環境法典的各編之最

篇幅最多的“污染防治編”被認為最“重”:單行法相對成熟,但法典實施后,不少單行法將同時廢止。

涵蓋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的“生態保護編”被認為最“雜”:保護和利用交織,涉及大小環保之辯和部門協調分工。

全球首設的“綠色低碳發展編”被認為最“軟”:立法資源薄弱,“難為無米之炊”。

開頭的“總則編”和結尾的“法律責任和附則編”收到的意見最多:面臨“奠基是否穩固、兜底是否全面”的拷問。

責任編輯:汪韜

2019年11月14日,華中師范大學附屬華僑城小學的學生表演情景劇《垃圾分類》。視覺中國/圖

2019年11月14日,華中師范大學附屬華僑城小學的學生表演情景劇《垃圾分類》。視覺中國/圖

民法典之后,中國的第二部法典(草案)亮相了。

2025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法典(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草案設立5編1188條、近16萬字,比民法典多出6萬字。

2017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開始著手法典專家建議稿的編纂工作,為法典草案打下重要基礎。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研究會專家建議稿課題組的多位成員,在專家建議稿各編負責人看來,每一編的工作都困難重重。

篇幅最多的“污染防治編”被認為最“重”:單行法相對成熟,但法典實施后,不少單行法將同時廢止。涵蓋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的“生態保護編”被認為最“雜”:保護和利用交織,涉及大小環保之辯和部門協調分工。全球首設的“綠色低碳發展編”被認為最“軟”:立法資源薄弱,“難為無米之炊”。開頭的“總則編”和結尾的“法律責任和附則編”收到的意見最多:面臨“奠基是否穩固、兜底是否全面”的拷問。

2023年正式啟動編纂,2025年草案提交審議。這是中國目前立法進展最快的法典,卻并不輕松——法典不僅要整合環境法領域三十多部法律、一百多條行政法規、一千多條地方性法規,還要和民法典、經濟法等法律相銜接。

艱難形成的法典草案,各編分別克服了哪些阻礙,又有何亮點與不足?

污染防治,如何在巨人肩膀上創新

法典草案1188條,“污染防治編”有525條,如果加上“法律責任和附則編”內涉及污染的一百多條罰則,“污染防治編”在全文占比過半,字數居于各編首位。

華僑大學法學院院長劉超是專家建議稿“污染控制編”(注:對應草案中的“污染防治編”)負責人。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污染防治編”可謂“負重前行”,因為一系列污染防治法是我國環境法的“原型”,累迭數十年,形成了龐大的污染防治規范體系。

其中的單行法,有的針對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有的針對環境噪聲、固體廢物、放射性等各類污染,還有與之配套的一系列環境行政法規、污染物排放標準。

氣、水、土、廢、聲、?!捶乐螌ο蠓稚⒘⒎?,看上去條塊清晰,實際上重復、“打架”是常態。

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社坤舉例,比如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處罰,通常是以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作為基數,但是大氣、固廢污染事故是按照損失的1-3倍或3-5倍處罰,而水、海洋污染事故是按照損失的20%或者30%處罰,處罰金額相差較大。

王社坤參與了專家建議稿“污染控制編”的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