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倒計時】中美預熱新一輪全球氣候談判
在奧巴馬政府看來,美國抓住了氣候變化全球談判的領導力,也就意味著美國抓住了經濟復蘇和經濟轉型的領導力。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哥本哈根會議能否成功,將取決于中美采取的立場。
■編者按:
隨著12月底哥本哈根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的臨近,對氣候變化的熱情乃至博弈,正在迅速升溫。
旨在達成控制氣候變暖的新一輪多邊協議的哥本哈根會議能否成功的關鍵,就是看中美這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間能否達成協議。繼“中國拯救資本主義”一說之后,再一次,中國被置于世界的中心舞臺,盡管并非主動。
而美國則是主動出擊,希望一改布什政府期間美國在氣候變化談判中所扮演的眾矢之的的角色,通過推動中美兩國氣候變化談判的成功,重新發揮美國在該領域的領導力。
在奧巴馬政府看來,美國抓住了氣候變化全球談判的領導力,也就意味著美國抓住了經濟復蘇和經濟轉型的領導力。
美國已經開始行動。
過去一個多星期以來,美國高層政要密集訪華。以美國3號人物、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打頭,財長蓋特納殿后。其間還有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約翰·克里領隊的訪問團。其中,佩洛西和克里率領的國會團都把焦點放在了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
而這,只是為之后幾個星期中美實質性的氣候變化雙邊談判的預熱。中美談判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今年年底哥本哈根全球談判的成敗。
中國向來認為,氣候變化談判的實質是對中國和發展中國家而言,乃是對發展權的捍衛。但是,如果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仍然堅持發展中國家待遇,即沒有設立像發達國家那樣的強制定量減排的目標,那美國將很可能對中國征收“碳關稅”。
所謂“碳關稅”是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上任伊始的一個重要提議,在中國看來,這完全是披著氣候變化外衣的貿易保護主義。
如果美國真的實施碳關稅,歐盟可能很快仿效,這對中國的出口以及中國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如果中美能在氣候變化談判中達成協議,那也意味著中國在向綠色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從這個意義上說,氣候變化或許只是新時期國際力量博弈的一個新平臺。新瓶子里裝的還是舊酒。在這場博弈中,美國、歐盟和中國,將如何捍衛和發展各自的權利和力量,值得關注。
因此從本期開始,本報開設“哥本哈根倒計時”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上周四,佩洛西在清華演講 圖/Pool/Getty Images/CFP
“反華斗士”的氣候變化之旅
氣候變化問題,正在成為改變中美關系的一個契機。
5月31日,素有“反華斗士”之稱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結束了她“帶著友誼”的8天中國之旅。
在一周以來密集訪華的美國政要中,佩洛西大概是最不同尋常的一位。作為美國第三號人物,在過去的一年中,她因為會見達賴喇嘛和建議前總統布什抵制北京奧運而在中國廣為人知。
事實上,佩洛西一向被視為是對中國最為嚴厲和最為公開的批評者。1991年,佩洛西作為議員首次訪華時,做出的驚人之舉是:手持橫幅,在中國的心臟 地帶抗議。在重大涉華法案上,佩洛西均投票反對中國—&mda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