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專題】礦城突圍

“在一礦一市這種模式下,如果礦產枯竭,按照客觀規律城市就沒有了,完全可以把城市撤掉,這是非常經濟、節約的方式?!毙そ鸪烧f。

責任編輯:吳傳震 實習生 曾俊

觀察國外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方法,可以發現很多城市最終轉變成為資源產品科研的發起者、機械設備的提供商

礦城冬天

自去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以來,中國所有的資源型城市都在過冬——從資源開采到下游銷售,整個產業鏈遭受重創,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下滑,有的城市甚至預料工資都難以為繼。

這在過去,至少在5年前不可想象。那時中國的礦產資源價格剛剛攀升,這些城市正享受這一生中的黃金歲月帶來的繁榮。

在中國的版圖上,大約有四百多座資源型城市。目前公布的資源型城市有118座,涉及總人口1.54億。這118座城市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其他以礦為生的城市的未來。

中國礦城的特殊性在于,這些與共和國同歲的城市為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騰飛提供了初級的資源產品,成為整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記者曾接觸的一些資源型城市的官員學者甚至喊出:上海灘應該回望這些中國的鍋爐房。

單一的經濟結構、龐大的社會人員負擔、千瘡百孔的自然環境、連片的棚戶區等等,這些都是鍋爐房的象征詞匯。經過幾十年的開采,這些資源型城市已經進入到衰退期,如同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這種短期的資源開采帶來繁榮之后,迅速陷入衰退的城市,國際上稱之為“荷蘭病”。

和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法國的洛林、日本的九州一樣,中國的礦城也面臨資源枯竭之后的轉型。

“礦竭城衰”并不再是危言聳聽的話題

去年冬天的一場大雪之后,南方周末記者來到甘肅玉門市。這座城市在過去因石油而興盛,不過目前它已完成使命,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座空城,只留下空蕩蕩 的醫院、學校和上個世紀50年代的標語。爆竹聲中,新的玉門市已搬遷到新址,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