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專題】海水入侵,海洋對人類的報復?
海水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質變咸,土壤鹽漬化,灌溉機井報廢,導致水田面積減少,旱田面積增加,農田保澆面積減少,荒地面積增加。最嚴重的會導致工廠、村鎮整體搬遷,海水入侵區成為不毛之地。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龍鳳
海水入侵是源于“人為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水動力平衡的破壞”,自然因素只是對海水入侵起一定的影響和控制作用。
我國海水入侵主要出現在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海南、廣西9個省份的沿海地區。最嚴重的是山東、遼寧兩省,入侵總面積已超過2000平方公里。
海水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質變咸,土壤鹽漬化,灌溉機井報廢,導致水田面積減少,旱田面積增加,農田保澆面積減少,荒地面積增加。最嚴重的會導致工廠、村鎮整體搬遷,海水入侵區成為不毛之地。
海水入侵誰之過
5月連續的豪雨,深圳紅樹林保護區里的魚塘水色青青,顯得格外潔凈。而在三個月前,這里卻是臭氣熏天。
2月,水塘里的魚大量死亡,包括最耐活的鯰魚。魚塘的工人阿桂認為是“水太咸了,風浪把海水趕進了池塘”。
而深圳一水務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由于大量水井非法私采地下水,造成深圳地下海水入侵嚴重,海水入侵到深南大道附近已形成了“地下咸潮”,與海灣僅隔一片紅樹林和兩米堤壩的魚塘豈能幸免。
所幸的是,深圳沒有形成連片的大面積海水入侵地段,因為地下水的開采量還不算太大,另一方面,南方多雨,有大量降水被給地下水。
事實上,海水入侵正在成為沿海地區的“公害”,不僅造成經濟損失,還對人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難,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對社會發展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學界的基本判斷是,海水入侵造成的對環境與人體的危害已由潛在變為現實。
■相關詞條解釋
2009年“六五”世界環境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09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而環境保護部確定的中國主題是:“減少污染——行動起來”,旨在引導公眾關注污染防治。
地下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
地下水具有分布廣泛、水質好、不易被污染、水量和水質比較穩定、取用方便、供水保證程度高,調蓄能力強等優點而被廣泛開發利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地下水作為優先考慮的生活飲用水源,約有20億人飲用地下水。
歐 洲國家75%以上的居民飲用地下水。美國居民飲用水源中,地下水約占40%。地下水在我國水資源中也占有舉足輕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