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鋼鐵遭遇“國進民退”?
“太鋼通過并購,幾年后規模占山西省七成,海鑫為什么不能以同樣手法,爭食剩下的三成份額呢?”太鋼要想吃下海鑫,顯然不會那么容易。
責任編輯: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我們從未與首鋼接觸過,與太鋼確實在接觸,但具體情況也并非外界所言那樣。”
“太鋼通過并購,幾年后規模占山西省七成,海鑫為什么不能以同樣手法,爭食剩下的三成份額呢?”
28歲的“山西首富”李兆會正遭遇執掌山西最大民營鋼鐵企業——海鑫集團七年來最大的危機之中。
今年4月底,坊間開始傳出海鑫可能被國有鋼企并購的消息。在隨后的一個月中,這一消息戲劇性地演繹出不同版本,先是“首鋼洽購”,不久又是“太鋼(太原鋼鐵)拋出繡球”,撲朔迷離,讓海鑫的合作伙伴們一時摸不著頭腦。
幾乎從不與媒體打交道的39歲的海鑫集團總裁李文杰哭笑不得。“我們從未與首鋼接觸過,與太鋼確實在接觸,但具體情況也并非外界所言那樣。”5月27日,李文杰在海鑫集團總裁辦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他的背后,是一只展翅的雄鷹工藝品。門側的墻上是他的三哥、海鑫創始人李海倉的大幅畫像。
“首鋼洽購海鑫”傳聞發生之前,正是首鋼收購山西長治鋼鐵(長鋼)進入尾聲,產能近400萬噸的長鋼成為首鋼的全資子公司。
長鋼起死回生,首鋼則在煤炭大省山西攻下一城,可謂各得其所。而首鋼在山西的“志向”更為高遠——今年“兩會”期間,首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