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的政治智慧遠未過時
作為國家外交的指導思想,“韜光養晦”取代“革命外交”,令中國心無旁騖地抓住了國內經濟建設這個重點,實現了國家實力的大幅提升。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最近,吳建民先生表達了他對中國外交的關注,直言“韜光養晦”仍要管一百年。這位外交界的老前輩,已在多個場合重申這一觀點。殷殷之意,隱隱之憂,引發了不少共鳴。
作為國家外交的指導思想,“韜光養晦”取代“革命外交”,令中國心無旁騖地抓住了國內經濟建設這個重點,實現了國家實力的大幅提升。有論者將之評價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偉大的戰略實踐,可謂言簡意賅地道出了這四個字曾經的意味與分量。
當然有不同意見,比如最近就有人斷言,“韜光養晦”實乃示弱,而中國今非昔比,對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理當全力介入改造,不妨持劍行商。但著眼當下與將來,如果我們愿意冷靜理性地思考國際政治的邏輯與中國的國情,那就不難得出與吳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