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環十三郎”從良記——“胡斌”也能成“譚卓”?
賈冰力圖向記者說明,曾經風光無限的“二環十三郎”們早已風云流散,大多“從良”,成為刻苦賺錢、好好做人的中產上進青年。似乎胡斌也能成譚卓?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朱慧靈
■編者按:
杭州“70碼”事件引發的公眾對城市飆車族的聲討,至今余瀾未消。在北京,曾經的極速傳說“二環十三郎”,也再度被網友挖掘而出。杭州事件里,主角譚卓和胡斌的形象一度被推向了善與惡的對立兩端。而北京故事,卻提供了一份意外的關于“不良青年”的成長記憶,他們的飆車時代正如他們的車速,曇花開過,往者往矣。
“你看,請這樣工人的人,會是那種追求新奇刺激、不務正業的不良青年么?”賈冰指著門外一個汽修工人,笑著說。那個工人胖胖的,不修邊幅。
如今的汽車改裝店老板賈冰,是曾經轟動京城的“二環十三郎”見證者之一,是昔日飆車圈里的核心人物,雖然他自己并不跑街。
在杭州飆車事件發生的半個月后,北京5月底的炎熱下午,賈冰在自己的改裝店里力圖向記者說明,曾經風光無限的“二環十三郎”們早已風云流散,大多“從良”,成為刻苦賺錢、好好做人的中產上進青年。似乎胡斌也能成譚卓?
而三年前的夏天,正是北京的飆車盛季。每當晚上八九點鐘,車行如流的北京二環主道上,不時可見幾輛改裝車,在車流中鉆繞穿行。那時,還有其他各式改裝車在路口聚集,二十多歲的年輕車主們前來觀摩助陣,高喊,歡呼。
以二環為賽道,比拼誰能以最短時間跑完一圈,這是當時北京改裝車玩主圈子一度迷戀的核心游戲。頂峰時,圈子里有一兩百臺各式的改裝車,駕車手多達一百多人,構成了規模盛大的北京飆車圈。
白天,他們蟄伏在城市的鋼筋水泥間,夜晚則在二環路上亢奮急行,無所顧忌。他們既是城市生態中的另類傳奇,也給城市安全籠罩上巨大陰影。
現在,這個在外界看來兼有“不良富家子”和“另類青年”形象的群體,談起往昔,已覺恍若隔世。“都是過去的事兒了。”他們說。
5月8日晚,死者譚卓的親友及浙江大學的校友聚集在事發地,悼念譚卓。人們紛紛譴責危害公共安全的飆車行為。
極速年代
“我們是可以創造北京公路最速傳說的人!”
賈冰的朋友,張瑨、張博、陳震是這個圈子的名副其實的核心人物。他們的共同封號是:“二環十三郎”——飆完全長37.2公里的北京二環路,他們只用13分鐘。這意味至少170公里的時速,是二環限速的兩倍多。
這些昔日的飆車者大多生于1983到1986年之間,家境不錯,北京人,彼時暫處于無正式職業的空檔期。
“二環十三郎”之一的張博就是個典型代表。2003年,18歲的北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