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寧:對抗戈爾巴喬夫的人去了
“另外,請寫上,我們今天都成為孤兒了,奧列格·謝苗諾維奇走后,人們就喪失了恢復蘇聯的最后一份希望!”
終其一生,舍寧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不過,歷史的車輪不能倒轉
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之際,前蘇聯著名時政評論員亞歷山大·戈洛文科突然接到了一個聲音非常急促的電話:“您知道奧列格·舍寧辭世了嗎?”
“我當然知道,5月28日晚這個消息就已經在互聯網上傳遍了!”戈洛文科聽出對方是俄國家杜馬議員斯塔羅杜布采夫。
“如果您要寫他的話,請不要吝惜那些熱烈的語言!”斯塔羅杜布采夫的語速并沒有降下來,“他將自己的畢生精力與自己的信仰聯系在了一起,無論是監獄,還是政治風霜,還是過‘漂亮生活’的許諾,都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信條。而且,他是一個偉大的建設者,是一個優秀的家庭成員,他有3個出色的孩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父親。另外,請寫上,我們今天都成為孤兒了,奧列格·謝苗諾維奇走后,人們就喪失了恢復蘇聯的最后一份希望!”
戈洛文科不再打斷激動的斯塔羅杜布采夫,因為,他知道,對方現在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聽者。
奧列格·舍寧,瓦西里·斯塔羅布采夫,不僅都是前蘇聯著名的“8·19事件”的積極參與者:舍寧主持了1991年8月18日在黑海岸邊對戈爾巴喬夫的逼宮行動,斯塔羅杜布采夫則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8位成員之一,而且,近20年來,他們還在為一個共同的夢想——恢復強大的蘇聯——而奮斗。
“8·19事件”的積極參與者
1991年8月18日下午16點32分,蘇聯再過數十小時就將因為《主權國家聯盟條約》的簽署而成為一個松散的邦聯國家之際,一支由5輛黑色伏爾加組成的神秘車隊,突然駛抵了正在黑海度假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位于克里米亞度假勝地福洛斯島上的總統官邸。由于從車上下來的5位高官中包括有蘇聯克格勃警衛局局長尤里·普列漢諾夫中將,因此,負責總統官邸安全工作的克格勃警衛人員不僅立即放行了這個車隊,而且還立即開始執行了普列漢諾夫中將的另一道命令:切斷總統官邸與外界的所有聯系。這些警衛并不知道,正是這道命令拉開了歷史上的著名的“8·19”事件的序幕。
從黑色伏爾加上下來的不速之客當中,除了普列漢諾夫將軍之外,還有其他4位高官:蘇共中央書記奧列格·舍寧,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奧列格·巴克拉諾夫,國防部副部長瓦連京·瓦林尼科夫,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列里·博爾金。
他們此次黑海之行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讓戈爾巴喬夫明白蘇聯崩潰在即,第二,說服戈爾巴喬夫采取斷然措施,直至在全國實行緊急狀態。如果戈爾巴喬夫不合作,則還有另外一套方案:請求他暫時停止工作,將自己的所有權力交給副總統亞納耶夫。雖然在這4人當中,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領導者,但由于舍寧在黨內的地位明顯高于其他人,因此,舍寧自然而然地被戈爾巴喬夫的衛士們認做了領頭人。
接到自己衛士長弗拉基米爾·梅德韋杰夫少將的通報后,陷入長時間沉默的戈爾巴喬夫,最終僅接見了舍寧等4人,而普列漢諾夫將軍則被其拒之于了辦公室門外。大約半小時的談話結束之后,舍寧等人立即返回了莫斯科,而“8·19事件”也隨即震驚了世界:以副總統亞納耶夫、國防部長亞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農民聯盟主席斯塔羅杜布采夫等8人組成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宣布從8月19日4時起在蘇聯個別地方實行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與此同時,停止戈爾巴喬夫履行總統職務,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接管全部政權。
8月19日,舍寧全天都堅守在自己位于蘇共中央大樓的辦公室里,負責監督將電報分發給各地黨組織的領導人,要求他們站在緊急狀態委員會一邊。事后,他承認,他實際上是在試圖組織中央書記處的工作。案頭工作處理完畢之后,他又馬上趕到了克里姆林宮,開始不停地參加委員會的各種會議,以便監督形勢的變化。
不過,到20號上午時,舍寧就已經明白了:事情并沒有朝著他所需要的方向發展,一切在他看來都荒謬極了:由于準備時間僅有短短的3天時間,因此,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組織工作明顯未能跟上形勢的變化,不僅各人分工不明確、指揮體系不清晰,而且,在關鍵時刻,誰也不想負責任地下達命令。此外,他們對蘇聯民眾的感情變化也做出了錯誤的估計。因此,據舍寧事后透露:“20號晚,我看到所有的領導人都陷入了困境,他們感到恐懼,發抖了:‘什么也干不成了,街上到處是人群!’”
結果眾所周知,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徹底失敗,舍寧及其所有成員都成為了以關押政治犯而聞名的“水兵寂靜”監獄中的新客。在面對審訊人員問到“他是否真的參與了陰謀、如果參與了又是和誰一起參與了陰謀”之際,舍寧說:“是的,我承認,我參與了陰謀,不過,我是和蘇聯共產黨黨員一起參與的陰謀,而且時間應當是從我入黨的那一刻算起,至于我們共同的目標,則是為勞動人民服務。”
執著的追求者
在監獄中住了一年多并做了3次手術之后,舍寧因健康原因于1992年10月被釋放出獄,1994年,俄國杜馬宣布對參加“8·19事件”的人實行大赦,舍寧重獲真正的自由。
不過,舍寧尚在獄中時,他就已開始為重建統一的蘇共并進一步恢復蘇聯而努力。1993年2月,他正式出任了共產黨聯盟委員會的主席,1994年,俄共與共產黨聯盟委員會合并后,他于1995年被選為俄共中央委員,盡管他拒絕參選俄羅斯國家杜馬的議員,但在1996年的大選中,他卻堅決支持久加諾夫作為俄共唯一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而且,在舍寧的不懈努力下,2000年時,共產黨聯盟委員會里已經包括了19個黨派和3個運動組織。
然而,由于希望在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組建統一的組織,他和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結果,2004年,共產黨聯盟委員會被解散,蘇共宣布重建,舍寧則出任了蘇共主席。在他簡單、質樸的辦公室里,墻上掛的是蘇共黨旗及列寧的畫像,而且寫字臺上,除了孩子的照片及現代化的電話機之外,還放有一架蘇聯領導人常用的那種老式電話機。“這是個紀念!”舍寧從不否認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留戀。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蘇聯的強大”也成為了被俄羅斯人所懷念的歷史。2005年,普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公開表示,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災難。這在前蘇聯《真理報》著名評論員亞歷山大·戈洛文科看來,其實就是在政治上為舍寧等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分子恢復名譽。
也許,正是受了這種鼓勵,一年之后,2006年5月,已經體弱多病的舍寧在接受“自由電臺”采訪時公開表示,他將參加2008年的俄羅斯總統大選。而且,他還開始頻頻在媒體露面,直接宣傳自己未來的施政綱領。不過,2007年10月,俄中央選舉委員會卻以文件不齊為由,拒絕了舍寧的參選申請。
進入2009年之后,舍寧的身體越來越差了,到5月初時,他不得不住進醫院,但醫生最終并沒有能夠留住他的生命。
舍寧去世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傳開之后,很多俄羅斯論壇上都出現了相關的討論貼子,其中,一位署名“安娜”的網友用俄羅斯著名的詩句對舍寧所做的評價,成為了眾多網友熱議的焦點:“長河不可以阻擋,它在我們身邊流淌,但卻永遠流向遠方,正是因為如此,它才是永遠,它才是長河!”一位署名安德烈的網友則跟評道:“舍寧代表的是一個歷史,一個曾經讓蘇聯人民感到強大和驕傲的歷史,我們是希望俄羅斯像蘇聯一樣強大,但我們更知道,歷史的車輪不能倒轉,所以,我們希望創造的是讓后人為我們感到驕傲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