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與內容同樣重要
美國人想到動用商會,這就是智慧。如果等中國回過勁來,發現2008年是個巨大的商機的時候,我們已經不能毀約了。
丁山(南京原力動畫首席運營官)
辦公桌前的丁山,憨厚、敦實,笑起來面容溫和,與動畫圈子內給他起的親切稱號“烏蒙山土匪”相得益彰。因為客戶多數為外國人,因此,對話里不時冒出來幾個英文單詞。
1990年,從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丁山先后去了廣東、福建的多家外資公司,在不同的公司和職位上,從事經營管理工作。1995年,他成了新華社江蘇分社新聞信息中心的一員,做著經濟信息的銷售工作。兩年后,成為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中華網南京分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負責分公司的運營管理。也正是因為在當時苦苦探索中國互聯網盈利模式的原因導致丁山走進了動畫領域。
1999年,在農行信息中心工作的動畫迷趙銳,坐在電影院里看《星球大戰》。對影片嘆為觀止、看得酣暢淋漓之際,趙銳心潮澎湃,要是中國人也能做出這么漂亮的動畫來,該是件多自豪的事情??!不幾天后,南京中央路的某寫字樓里,便有了一個四名動畫愛好者組成的小團隊。取名“原力”。直到2001年,丁山的加盟,這個團隊還是一個不足10人的“袖珍”團隊。
有著工科教育背景的二人,深知技術對于動畫的意義。1999年。動畫行業的主流三維軟件MAYA在國內的知名度幾乎為零,更不要談軟件的相關學習資料。技術狂人趙銳用極強的天分和極大的努力,認認真真鉆研。2001年,丁山加盟原力后,公司花了在當時的他們看來可以稱為巨額的一筆費用,讓趙銳去考ALIAS公司的MAYA角色動畫國際認證指導員考試。
頂著巨大壓力的趙銳,在考試前,從北京打電話給在南京的丁山,說壓力大,考試難,考官又過分嚴格。丁山答,好好去考,考不上就在北京當清潔工,把考試的費用掙夠了再回來。
最終,跨級考的趙銳沒當成清潔工,成了ALIAS公司授權的MAYA角色動畫國際認證培訓中心的指導員。當時在全國,算上趙銳,也只有兩人獲得了此認證。外國考官用趙銳看《星球大戰》時嘆為觀止的心情稱贊趙銳,沒想到在中國還有這么優秀的人才。
2001年, “原力”成為中國第一個拿到認證MAYA角色動畫國際認證指導員資格得民營企業,有了自己的指導員。從早期致力于讓更多的動畫迷去了解MAYA軟件,到為自己的公司培養團隊,到為行業培養人才,到今天的寫字樓里樓上樓下的2000平方,外加園內另一處的一個60人的培訓中心,教育培訓的理念一直貫穿其中。
如今,“原力”有了自己技術,自己的團隊,并按著自己預定的步驟:海外加工—中外合作制片—資本市場融資—獨立制片全球發行,一步步地前行著。
屢敗屢戰的創業途
人物周刊:99年開始做動畫,在國內也算是比較早的公司了。公司發展大致分幾個階段?
丁山:大致分四個階段吧。早期是99年—01年,那時候公司只有四個人,就是在趙銳的“感召”下,四個動畫愛好者在鉆研技術,贏利很少,但對技術的專注精神讓人興奮。
01年我加盟的時候不到10人。那時候我們主要是靠做電視片頭和房地產廣告賺錢為生。后來到03年底的時候,大概有了20多人。這一階段發展也不是很順利。
03年—07年發展速度不錯。到07年我們大概已經有了60人的團隊了。
到今年的5月15號,我們一共有了169人,月底應該達到210人了。其中南京市169人,北京有一個分公司大約20人,成都有9人,北美有一個商業部門(business department),有2人,是公司的股東,原來他們在美國有自己的業務,但比較認同我們公司的發展理念,所以就加入進來了。
人物周刊:“原力”的定位是怎么樣的呢?我發現你們的多數業務是外包。
丁山:其實我們一直定位于做能擠進國際市場高品質的動畫和游戲。在公司創辦的初期,為了生存,我們只能靠給電視臺做片頭,給房地產公司做廣告,給電視劇做特效賺錢。但是因為一直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所以賺一筆錢后,我們大概可以省吃儉用地活三個月(早期創業的原力人每月只拿700元的生活費),這三個月我們就來研究試驗怎么樣把動畫做得更好,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怎樣向國際水平看齊。
人物周刊:后來走向國際化的過程是怎么樣的呢?
丁山:從早期開始,我們就不斷向國際市場發起沖擊,屢敗屢戰,打得頭破血流。但正好是個不斷嘗試,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找自己的不足,然后把它補齊。
我們參與過國產電視劇《福星高照豬八戒》、《喜氣洋洋豬八戒》以及《萍蹤俠影錄》中很多電視三維特效的制作。2004年,我們與國內一家電視劇制作公司合作創作了一個動畫系列片,把主角豬八戒、小龍女以及牛魔王等制作成一個短片參加法國戛納的電視交易。結果我們設計的形象得到了好評。雖然最后由于合作雙方在制作資金和目標市場定位上的分歧,該項目被擱置。但我們的作品畢竟是得到了國際認可。
人物周刊:真正走國際市場的契機是什么呢?
丁山:是03年。我們接到了第一個外包的單子。這個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