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搖滾樂”——加拿大人漫畫《平壤》
“看完這本漫畫,才發現我們真是幸福??!”中國漫畫迷守在電腦前,一個文件夾一個文件夾地看完了加拿大漫畫家蓋·德利斯勒(Guy Delisle)的漫畫書《平壤》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陳晨 朱曉佳
“看完這本漫畫,才發現我們真是幸福??!”中國漫畫迷守在電腦前,一個文件夾一個文件夾地看完了加拿大漫畫家蓋·德利斯勒(Guy Delisle)的漫畫書《平壤》,他們在豆瓣組了群進行專題討論。
近兩個月來,180頁的漫畫書《平壤》被歐美漫畫漢化作者multivac制作成中文版后,在互聯網上被中國漫畫迷廣為流傳,加之和菜頭、白板報等博客的推薦,《平壤》這本曾于幾年前在歐美引發關注的漫畫終于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并擁有了萬千粉絲。
《平壤》是德利斯勒6年前的作品,它用歐美漫畫的風趣基調將朝鮮這個神秘的國度以生動的方式還原了出來。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朝鮮之旅”,德利斯勒希望人們能從這本漫畫中看到真實的朝鮮。
德利斯勒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國際人,身為加拿大人,長期住在法國,但喜歡全球到處旅行、工作。在接受南方周末電話采訪時,他已經在耶路撒冷安好了臨時的家,隨太太在這里生活一年。
1997年,他曾在深圳工作、生活了3個月,創作過一部漫畫《深圳》,并于2000年出版。
德利斯勒把深圳定義為“一個急速發展中的城市”,香港人在這個城市里做生意,然后就會馬上回香港。12年前的深圳在德利斯勒筆下充滿新奇——無論怎么按也不工作的電梯按鈕、風格重復單調的酒店房間、在辦公桌旁睡覺的中國員工、一大早訓話的肯德基員工……當然,與《平壤》完全不同的是,在《深圳》中,他有更多的私人觀感。盡管沒能和當地人有更多接觸,但比起平壤,深圳自由多了。
德利斯勒覺得,《深圳》更像是私人旅行筆記,而《平壤》則是對一個國家的粗略觀感,畢竟很少有西方人能獲得這樣“深入”朝鮮的機會。
為了勾畫生活過兩個月的《平壤》,德利斯勒用去了一年時間 圖/德利斯勒
請必須去看紀念館
2001年春天,德利斯勒受一家法國動畫公司的邀請,到平壤工作。平壤有一家不為人知的SEK動畫公司,其動畫制作被認為與國際水準完全接軌,許多歐洲、北美的動畫商將部分動畫制作外包給這家平壤公司,德利斯勒去平壤的任務就是代表法國外包商監督檢查動畫制作質量。
那兩個月期間,每天晚上回酒店后,德利斯勒都會用小紙條將他所看到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