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最熱爭議 馬錫五復活
在六十年前的革命蘇區,沒有受過任何正規法學教育的馬錫五,以依靠群眾、調解結案等審判方式,為當代中國司法創造了“馬錫五模式”。六十年后,中國司法能夠回到馬錫五模式嗎,或能從中獲得什么借鑒?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熊凱
在當下的司法改革之爭中,“馬錫五”作為一個特別的符號而復活了。由此也產生了曠日持久的爭論。
在六十年前的革命蘇區,沒有受過任何正規法學教育的馬錫五,以依靠群眾、調解結案等審判方式,為當代中國司法創造了“馬錫五模式”。六十年后,中國司法能夠回到馬錫五模式嗎,或能從中獲得什么借鑒?
要對此作答,重溫歷史、以史為鑒,或許是比較好的方法。
如無意外,以馬錫五為原型的電視劇近期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法官題材登上央視黃金舞臺,這是第一次。
馬錫五,這位四十年代中后期紅遍陜甘寧邊區的司法界老前輩,將代表中國法官,為過去六十年的司法史獻禮。
在眾多待審獻禮片中,馬錫五的故事脫穎而出。該片編劇高嶺說,央視黃金時段電視劇審查五人小組嚴苛、挑剔,刀槍不入,這部電視劇強烈征服了他們。在三輪審查中,該劇都以高分無可爭議地勝出。同時參與競爭的,有現正熱播的《人間正道是滄?!?。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法官以數十萬計,每年涌現的優秀法官林立,主導拍攝的最高法院獨獨相中了馬錫五,蘊含著特殊含義。
不可否認,馬錫五已成為中國六十年司法史上鐵打的標桿。與此呼應的,是當下中國司法界的“馬錫五審判方式”熱。
各地法官到馬錫五工作過的“法院山”參觀?!D/中國法院網
客串出來的鄉土法官
按現代法治通行的職業化標準,馬錫五很難稱得上法官。學者侯欣一說,馬錫五“染指”司法純屬偶然。在他兼任陜甘寧邊區隴東分庭庭長之前,既無任何法律背景,也缺相關專業知識,更從未表現出這方面的興趣。
馬錫五出生于貧農家庭,1934年春參加劉志丹部隊,參與組織紅色工農武裝和創建陜甘寧蘇區,之后一直搞后勤行政工作,管過糧食,當過國民經濟部長。
農民的出身為馬錫五的成功創造了前提。在當時“外來和尚”眾多、各式人才濟濟的邊區,他了解當地民風民俗,這點人無他有;更現實的是,那個年代,邊區民眾對各種受過現代教育的專業人士極為反感。各種專業化的知識教育在那里處處碰壁。侯欣一舉了個例子,衛生醫療專業人士在擁有150萬人口的邊區只培養了200名西醫,結果受到2029名巫婆的強烈干擾。沒有多少法律知識對馬錫五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抗日戰爭爆發后,馬錫五當上陜甘寧邊區隴東專區專員,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