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 獨立研究金融危機
像京滬其余獨立研究人一樣,朱小平是“孤獨的”,但相比之下他更徹底,幾乎將自己逼入死角,非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可。在這些獨立研究人身上,始終保持著1980年代那種理想主義氣質。
正是美國次貸膨脹和中國房產私有化的刺激讓中國經濟獲得快速增長?,F在這個過程要逆轉了——美國金融危機對應的是中國實體經濟危機
像一年前那樣,朱小平依然騎著自行車到訪談地點,依然清瘦、矍鑠。講到一些關節,他又拿出紙和筆來:“經濟學,是一定要畫圖的。”
“人民幣會成為世界貨幣嗎”,“美國次貸危機會觸底嗎”……這些問題一個個拋過去,朱小平要習慣性地用筆畫兩下:“畫個圖,說起來就清楚了。”他是百度、谷歌上沒有篇幅的人,20年來他的身份是“獨立研究人”。
2008年春天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個小范圍的新書發布會上。那一次,黑板上全是數學公式。
他的《實對稱矩陣的擬特征值理論與應用》剛剛出版,數學界、經濟學界的一些專家前來品評。這是他研究經濟問題的副產品——2006年,他告訴朋友嚴搏非他的經濟學研究已經找不到數學工具了;又過兩周,他宣布“開始自己造工具”——數學模型“擬特征值”即是他造了兩年的工具。面對1000多頁的大書,非專業人士除了前言和后記沒什么可看。
在那次會上,《顧準傳》作者高建國說,顧準最早以“絳風”為筆名,翻譯了熊彼特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而熊彼特,這位生于馬克思逝世之年,在哈佛大學帶過400多位研究生,其中數位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匈牙利籍猶太學者,是朱小平的“神”。當年,就是研讀熊彼特,使得他對經濟學的認識跨越性地提升。
2008年9月,在家埋頭寫另一部經濟學專著的朱小平被華爾街的事態驚動,花了3個多月收集最新資料,又用兩個月寫完了一本系統分析此次金融危機的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