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為什么有84萬畢業生放棄高考?
84萬應屆畢業生放棄考試,根本原因在哪里?高考制度是否存在缺陷?高考改革的方向在哪里?高考之外,學生的選擇空間在哪里?
中國的高考制度,相當于1970年代企業的“統銷統購”,統一購買材料、統一銷售(97年以來改為僅統購,不統銷)。我們的教育仍保持著計劃經濟弊端的影子
日前,中國教育部學生司副司長姜鋼透露,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約為1020萬,比去年約減少40萬。另有84萬應屆畢業生不參加高考,占應屆畢業生總人數的10%。
84萬應屆畢業生放棄考試,根本原因在哪里?高考制度是否存在缺陷?高考改革的方向在哪里?高考之外,學生的選擇空間在哪里?為此,本刊專訪了教育家卿光亞先生。他是1949年后中國大陸第一家私立學校——都江堰光亞學校的創辦人,1992年,為了給自己6歲的兒子提供好的教育,他辭去電視導演之職辦學。
當初與兒子一同上學的160個孩子,有16個堅持到了高中畢業,最終8個被國外大學錄取,其中4個拿到了獎學金,其中一個就是他兒子;一個去了法國的免費大學。2007年,他的光亞IB國際高中班有畢業生31名,也全被世界著名大學錄取。
受訪者 卿光亞
訪問者 實習記者 李倩
1.你如何看待84萬考生放棄高考這一現象?
卿光亞:這個現象到2009年才發生已經太晚。參加高考的目的,是為了進大學,但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