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批評的原則和底線
好不容易出了個“國學大師”,又是假的,則公眾之憤怒將如何?原本人五人六的“偽大師”終于被揭發了,則公眾之興奮又如何?
責任編輯:劉小磊
道德批評有“四項基本原則”,一是“保護隱私”,這是“隱私原則”;二是“尊重人格”,這是“人格原則”;三是“真實原則”,這是證據確鑿;四是“公平原則”,這是立場公正。其中,證據確鑿和立場公正,是“真的原則”;保護隱私和尊重人格,是“善的原則”。守住這四項基本原則,就守住了文明常識,現代文明就近在咫尺
一、程序最為重要
實話實說,我在撰寫此文時,有過猶豫。因為在不少人看來,李輝先生這回可是做了一件好事。至少,從今往后,誰要再人模狗樣地充“大師”,無論是自封還是退居,恐怕都得先考慮考慮了。這確實是很能寬慰人心的。想想也是!這年頭,煙是假的,酒是假的,藥是假的,奶粉是假的。好不容易出了個“國學大師”,又是假的,則公眾之憤怒將如何?原本人五人六的“偽大師”終于被揭發了,則公眾之興奮又如何?
然而讓我憂慮的,是在這“嘉年華”般的狂歡中,一些人類文明的基本原則被忘記了。比方說,文懷沙先生的基本人權是否得到了足夠的尊重?李輝先生的文章發表不久,媒體上就赫然出現了“江湖騙子”之類的字眼。當然,那些狡猾的“標題黨”,會虛情假意地打上引號,再加上問號,以規避責任。但他們難道真不知道,那些“看報只看標題”的讀者,其實會得出什么結論?要知道,此時此刻,就連一些基本事實,都還沒弄清楚呀!
同時被忘記的還有“程序公正”。也就是說,很少有人關心,李輝先生所持的立場是否公正,提供的證據是否確鑿,使用的方法是否適當,論證的路徑是否科學。實際上,由于李輝的“打假”既順應民心,又一舉成功,他的那些“犯規動作”也就無人在意,甚至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了。如果不是何三畏先生出來說話,此案估計也就這樣收場。
這就無疑會留下一個隱患,也會帶來一個隱憂,即只要“師出有名”,任何人便都可以效法李輝,在公共空間“道德飆車”。因為李輝是“英雄”嘛,因為他贏得了一片喝彩嘛!那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李輝做得,我做不得?其結果,勢必是你也“質疑”,我也“質疑”;你也“揭短”,我也“揭短”。最后呢?尸橫遍野,人人自危。
顯然,李輝被媒體打造成“道德勇士”,比文懷沙被打扮成“國學大師”還要恐怖。“偽大師”頂多騙騙不懂事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