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戰略:當變則變
核武器曾經為中國贏得了大國的權利,而現在,它們越來越像是中國國家利益的重大威脅?!霸谥袊苓?,形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核包圍圈?!?/blockquote>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核包圍圈”籠蓋四野 “核武競賽”箭在弦上
核政治
核作為“武器”,在人類歷史上只被使用過兩次;而核作為“政治”,卻日益直接地影響到我們的利益。
朝鮮核試驗,似乎正在不可逆轉地引發東北亞核軍備競賽。而如果回顧印巴核試驗,我們或將赫然發現:中國已經被各個“核大國”與“核小國”包圍,而這個包圍圈,總共擁有22500余枚核彈頭。
中國需要怎樣的核戰略?這已經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國際社會需要怎樣調整既有的核安全機制,以真正遏制全球核擴散的危局?這同樣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本報為此,全面檢視中國核戰略與國際核安全機制的得失。
核武器曾經為中國贏得了大國的權利,而現在,它們越來越像是中國國家利益的重大威脅。
“在中國周邊,形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核包圍圈。”彭光謙少將說。
這個包圍圈,意味著大約22530枚核彈頭。尤其是當朝鮮半島的核陰云正加速演變為東北亞全面的核軍備競賽時,中國的戰略安全,幾乎面臨著迫在眉睫的考驗。
中國的核戰略,需要做哪些調整?中國的核戰術,又需要做哪些準備?
導彈起豎,枕戈待發 資料圖
從“有限報復”到“自衛防御”
關于中國的核戰略,幾十年來,多個戰略研究機構和相關專家曾先后提出20多種表述。
1984年5月,中國第二炮兵部隊(以下簡稱“二炮”)開始擔負作戰值班任務,而一直到上世紀末,二炮的教科書中對核戰略的表述,都是“有限報復”。
接近二炮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這種表述是根據鄧小平的一次談話而總結出來的。&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