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復蘇】投資潮中,環保安在?

在2006年,項目通過率不足七成,現在則已超過九成。通過率的差異,是因為尺度的放寬,還是投資結構的差異?

責任編輯: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06年,項目通過率不足七成。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項目通過率逾九成。

■2009年3月6日公布的調整后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中,用于生態環境的投資由3500億元銳減至2100億元。

■地方環保局長要舉報當地污染,只能給北京寫匿名信。這種極端現象說明,在科學發展觀提出近六年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仍然是一道難解的方程式。

高調回應

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則表態,投資熱潮中將嚴把環保關,“我們寧可現在做‘惡人’,也絕不能將來做‘歷史的罪人’。”

這一次,中國的環保部門揮出了“集團限批”的重拳——6月11日,環保部決定暫停審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項目、華能和華電兩大電力集團以及山東省鋼鐵行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在世界經濟是否已探底、中國經濟是否正復蘇仍存爭議的當下,環保部的這一動作顯得意味深長。

輿論對此的普遍解讀是:這是環保部以行動,高調回應外界揣測,表明了中國政府在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不放松環保“防火墻”的決心和舉措——之前曾有媒體議論,“綠色通道是否被濫用”。

而在此前5天的世界環境日,類似的回應已見諸語言。當天,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直指外媒報道“嚴重失實”。副部長張力軍則表態,投資熱潮中將嚴把環保關,“我們寧可現在做‘惡人’,也絕不能將來做‘歷史的罪人’。”

不過,張力軍亦坦承,環保部門的綠色通道確實加快了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

去年11月26日至28日,環境保護部在三天內召開兩次項目審議專題會議,批復項目環評文件93個,總投資2600多億元。

各省亦迅速跟進。在云南,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由60天內縮短為10天,環評報告表則由30天縮短為5天。

盡管中央政府以及環保部三番五次表示要嚴控“兩高一資”,但中國的一個現實是,中央的意志,往往到地方后便快速衰減甚至扭曲。環保部門的調研就發 現,在一些地方,中央“保增長、調結構、利民生”被精簡成了“保增長”。不少人開始擔心,在各地大干快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