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國”們的核思維
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印度、巴基斯坦已經被認為是事實上的核國家;朝鮮用又一次核試驗,正在吃力地推開核國家俱樂部緊鎖的大門;中亞的伊朗,正在把核能力視為它恢復波斯帝國昔日榮光的秘技;離它不遠的以色列,已經懷抱核彈獨步江湖——雖然沒有進行核試驗,它早已被人視為有核國家。
他們是核世界的“小國”,卻扎實地沖擊了曾經令“核大國”理直氣壯的國際核秩序。這些現實或者潛在的“核小國”,它們的核思維有何差異,為何現實命運各異?
安全感
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招致聯合國安理會1874號決議的嚴厲制裁,但這個國家在隨后聲明,“全面對抗”制裁,并聲稱可能“先發制人”使用武力。
為何朝鮮要如此決絕地闖入這個禍福難料的核力量江湖?
當年的朝鮮,在蘇聯的“呵護”下,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好于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
但在蘇東劇變后,朝鮮一下子變成了無人照顧的“孤兒”。而與它相鄰的,恰恰是日益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