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可樂”,碰壁的“安全帽”大學生維權的中國式煩惱
這些自視為撿魚人的大學生有著共同的特征:80后,來自農村,關注現實,充滿激情的理想主義情緒。他們所屬的高校不一樣,但都在做著同一件事:關注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并付諸行動。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朱慧靈
■編者按:
最近的一年,包括玖龍紙業、新世界地產、可口可樂等知名企業屢屢身陷“血汗工廠”的控訴之中。這一系列引發全社會關注的事件曝光背后,無不活躍著當代大學生維權組織的身影。這些80后的年輕人,勇于關注現實并試圖干預的意識和沖動,承受著什么,又遭遇了什么?
23歲的大學生志愿者徐宏業說,“社會就像大海,潮起潮落,有一些小魚被拋到沙灘上,我們就是撿魚人的角色。”
這些自視為撿魚人的大學生有著共同的特征:80后,來自農村,關注現實,充滿激情的理想主義情緒。他們所屬的高校不一樣,但都在做著同一件事:關注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并付諸行動。
盡管最好的辦法是在海邊設一個防護網,“這就是制度,但這不是我們學生能做的”,他們仍相信,“哪怕點滴也能推動社會變化”。
“我們過的是非主流的大學生活。”另一名志愿者楊鄭君笑道,也體驗著校園里體會不到的中國式遭遇:夢想與現實相撞,成就和煩惱并存。
農民工的抱怨
工人甚至找來110民警——怕楊鄭君溜了,無人替他們負責。
“可口可樂調查報告第二季”在5月3日公布之后不久,楊鄭君接到了天津可口可樂工廠兩名農民工的來電。
楊鄭君是“大學生關注可口可樂小組(下文簡稱可口可樂小組)”一員,去年暑假至今,9名大學生自發調查并揭發可口可樂工廠的勞工待遇問題,引發軒然大波。
百密一疏,這份報告出了小紕漏。在報告中,個別受訪民工的照片沒被模糊處理,被廠方認出來了,面臨著被開除的困境,“他們要我們負責。”楊回憶說。
工人甚至找來110民警——怕楊鄭君溜了,無人替他們負責。楊鄭君很尷尬,不知道如何處理。
這事最終不了了之,但遠道而來的楊鄭君有點寒心,見面后,他一直被工人們強烈的不信任感包圍著。
歷時半年多的調查里,這并非孤例。起初,工人們覺得奇怪:“這群人怎么老找不到工作,老來問找工的情況?”楊鄭君覺得隱瞞不住了,坦白了身份和來歷。結果是,工人中冷漠的更加冷漠。
暗訪的調查手段也為后來的隔膜埋下伏筆。大學生們獲得了第一手揭黑信息,卻忽視了農民工的真實需求。一些工人們對此頗不領情。這讓學生們心生沮喪。
去年年底,第一次調查報告公布之后?;卦L時,不少人抱怨調查報告導致他們沒有了加班時間。“我們出來打工是為了賺錢。每天工作減到8個小時,錢就少很多了。”在電話里,一個農民工這樣埋怨。
還有農民工質問:“做這種調查有什么好處?”“你們父母交那么多錢,你們就來干這種事?”
遇到這些苛責,楊鄭君盡量解釋,但往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