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

趨今為止,僅僅發現了一具完整的陶俑,就是大名鼎鼎的跪射俑。

西安城最大的旅游熱點就是兵馬俑,俺們自然不能免俗,第二天早上9點,驅車去了兵馬俑。
小雨飄灑在咸陽路上,車窗外似乎閃過了西安交通大學的校門。當時是想好了,改天再來拜訪,結果黃鶴一去,便是悠悠,就這樣與西安交大失之交臂。
車過灞橋,當年的地名喚作灞上,鴻門宴就是在此地發生,這里是從東方進入西安城的交通孔道。接著就上了西臨高速,朝臨潼方向疾駛。過了臨潼不久,高速公路旁出現一個岔道:秦俑館公路,可想而知兵馬俑的名氣有多大,居然有一條專線公路,而且聽說還準備將兵馬俑的概念上市圈錢!嘿嘿。
前后不到一個小時,俺們的車在大雨傾盆中駛進了兵馬俑的停車場,司機幫俺們找來了一位英語導游,導游費是100元,如果是國語導游,則是30元。導游自我介紹原來的職業是英語教師。他陪同俺們買了門票,大人90,小童減半。
大家撐著傘,細雨紛紛中,在導游的率領下,準備檢票進門。大門的檢票口,并未設有為免票小童的準備的專門入口,必須與同行大人一道,并成一組,通過檢票口,結果俺家的小假洋鬼子未能聽懂檢票老漢的指令,動作略有遲緩,他過去了,他媽留下了,結果檢票老漢大怒,厲聲指責二少不聽從指令,護犢心切的孩子娘沖上去與老漢理論,頓時場面亂成一團,一直等到剛才不知道跑到何處的導游現身對老漢解釋,小童是假洋鬼子,聽不大懂中文,老漢才怏怏然閉上嘴巴。掌柜的還是義憤填膺,命令俺影下老漢的形象,回頭去投訴他!
導游后來解釋說,這些老人都是當年發現兵馬俑的功臣或者是同村之人,政府為了酬謝他們,特意將他們安置在兵馬俑景區內工作。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我們最好不要和他們一般見識。掌柜的兀自很氣憤,說文化程度既然不高,就不應該做一線的服務工作,以免惹出麻煩,有礙觀瞻。。。
從景區大門通往展館的路程巨漫長,在樹木與花草之中蜿蜒前行。導游說,一是生態旅游,二是避免游客的車輛破壞展館周圍的環境。俺心里話,這么一大片的土地都是來自周邊鄉村的耕地吧,怪不得要安排村人在兵馬俑景區工作,人家老農的犧牲忒大了些。
導游建議俺們先去欣賞360度的環幕電影,以便給孩子們一個初步的印象。俺們來到一個小型的電影院,里面大約有觀眾二三百人,其中的小一半人都是洋鬼子,大家站立在一起觀賞電影??偟膩碚f,電影拍的不錯,從當年的幾個農民在打井過程中,如何發現了兵馬俑,然后演繹兵馬俑的制作、埋藏和毀滅的過程。電影的場面不小,有幾千人參加拍攝,道具和化妝還馬馬虎虎,只是騎兵都加了馬鐙,這個也不能算不嚴謹,現代的群眾演員有幾個敢騎無鐙馬出來表演特技。
影院的外面就是禮品店,導游建議先看展覽,再回頭購物。于是俺們一行人就徑直奔了1號展廳。這個展廳是70年代建立的,是三個展廳中最早的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說實在的,盡管此前已經對于1號展廳的情形有所了解,但是當俺進入大廳,站在那個碩大無朋的殉葬坑前的時候,還是被震撼住了:太宏大了,太雄偉了,太了不起了!
很可惜,展廳里不能使用攝影燈,也不能使用三腳架(當然,俺也沒有帶),想要拍一張清晰的照片,很有難度,尤其是使用長鏡頭拉近的時候。展廳里面的游客至少有二三千人以上的規模,大家擠擠挨挨,每個人都在拼命照相。不過,俺猜至少其中的一半是虛的:)
此前有關兵馬俑的說法是秦始皇陵的隨葬物,近來的新解是他祖父還是什么人的。不管怎么說,弄出這么一大片的大型陶俑,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F在想一想,怪不得人稱秦國為暴秦,單單一個兵馬俑殉葬,就要花費多少人力與物力?
兵馬俑是由三部分組成,頭、軀干和下肢,分別制作和燒制,最后再組裝和粉刷。其生產工藝過程,很有些現代工業的流水線作業的味道。據考證,秦弩的生產制造過程,就使用了流水裝配的工藝,證據是部件之間,具有高度的可置換性。

兵馬俑的下葬過程如下:先挖坑,坑有大有小,取決于在陣勢中的位置,然后將一座座陶俑抬進坑內按照陣勢分兵種陳列起來,如弩兵、步兵、車兵和騎兵,坑的頂部用木料搭起來,上面鋪上草席一類的苫蓋物,最后再在上面填土,封蓋??拥膬炔?,豎立著木柱,支撐著坑頂部的橫梁。
在秦末的逐鹿中,項羽的兵團打進了咸陽,沖進了兵馬俑坑內,打碎了無數的陶俑,最后放了一把火,揚長而去。這一把火,燒毀了坑內的頂梁木柱,棚頂塌落,兵馬俑坑因此被掩埋,部分幸免于倒塌的俑坑,在漫長的歲月中,因為地下水或者地面洪水的浸泡沖刷,遭到進一步的破壞。因此,當兵馬俑再現人世的時候,所有的陶俑都斷裂成為碎片,深埋在黃土中。。。趨今為止,僅僅發現了一具完整的陶俑,就是大名鼎鼎的跪射俑。
當農民們報告了他們的發現,考古人員聞風而至,他們搭起了臨時大棚開始了挖掘工作。一天兩天過去,坑越挖越大,終于一天,人們認識到了他們獲得了一個巨大的考古發現,也有人說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于是,決定在原址上建立一個兵馬俑博物館,這就是今天的一號展廳。在一號坑的考古發掘中,又陸續發現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也就是今天的二號和三號展廳。
但是,在考古發掘中,出現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故。剛出土的陶俑都是彩色的,這些在地下埋藏了數千年的陶俑,在接觸空氣后不久,很快就發生了氧化現象而褪色,結果今天我們看到的陶俑全部都沒有什么顏色,這并非是其本來面目。其實,陶俑見空氣褪色,并不是兵馬俑發掘的獨有現象,很多墓穴中的壁畫,在暴露在空氣中后,都會發生褪色現象。趨今為止,人們似乎沒有可行的辦法防止顏色氧化,尤其是象兵馬俑這種大型的露天發掘現場。
一號坑的發掘工作還沒有完全搞定,在展廳的后半部分,還陳列著一些修復之中的陶俑。另外,這個展廳有些陳舊,有好幾個地方開始漏雨了。
如果看官有機會去西安看兵馬俑,建議您在一號坑多逗留一點時間。一號坑規模最大,挖掘出來的陶俑最多,參觀的位置距離俑坑最近,光線最充足,是最佳的觀賞場所:遠看軍陣浩浩蕩蕩,近看陶俑惟妙惟肖。
從一號坑出來,俺們從后門進了三號坑。這里是中軍指揮之地,規模是三個坑中最小的一個,并且已經全部挖掘完畢。
二號坑是一個混合編組的軍陣,其中有弩兵、車兵、隨車步兵和騎兵。這個坑的挖掘工作剛剛開始,某些俑坑中,還能見到現場的挖掘工具。
就在這個展廳中,一個人鬼鬼祟祟攔住俺們,問是否要購買秦俑復制品?說著就展示給俺們看他手中的貨品:一盒4個小型的秦俑,要價20元。俺們當時急于參觀,沒有理會他的兜售。導游也隨后說,那些都是贗品,質量不好。
導游急急忙忙催促俺們參觀完畢最后一個展廳—銅車馬,就率領俺們去禮品店購物,因為少爺們剛才看完電影時,就在其中留戀忘返,差點兒沒有走出來。
禮品店中的游客還不少,中外參半。一位著中山裝的老人在簽名售書,很多人圍著他買書。據說此老是當年發現兵馬俑的打井人之一。此人本來是一個文盲,為了應付日益擴大的旅游市場,特意被送到西安一個什么高校學習了半年書法藝術,現在簽的一手龍飛鳳舞的簽名。俺們隨大流,花了120元,給大少買了一本簽名書。但是,周圍的工作人員不準俺給老人影像,大概是留著今后賣肖像權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