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受助的艾滋孤兒學會感恩
當你看到一個小男孩為了給很久沒吃肉的艾滋病媽媽向我索要一小塊午餐肉時,你會感覺,自己是生活在天堂。
【五周年特刊·請他們做一次記者】
網友Q
杜聰A
艾滋病家庭都被視為社會的負擔,是耗費社會資源。但在四川大地震時,我資助的21個大學生都前往災區做義工
Q:如果讓你來做《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編,你會選擇誰做封面人物?為什么?
A:自強不息的艾滋病遺孤。他們很爭氣,在我們的資助下用功讀書,考上大學。他們自己改變命運,沒有放棄自己。更難得的是,他們在學有所成后,回來投身救助艾滋遺孤的義工事業。要他們克服自己內心的陰影,承認自己的過去,并且回饋社會,需要很大的勇氣。
Q:現在,你的工作團隊的運作狀況怎樣?
A:我們在不同的城市設立了9個辦公室,有30個員工,他們有一些是慕名而來的社會人士,也有一些是我資助過的孩子畢業之后回來工作。我們想組建社群互助網絡,希望孩子自己去參與,通過我們的資助能栽培他們成才。
Q:你的基金會已經運作12年,收獲了哪些成效?
A:很多,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我們樹立了榜樣。那些被我們資助過的孩子,重新獲得自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