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世界,有沒有更便宜的辦法?第53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側記
來自柏林的收藏家博拉亞斯就說:“在威尼斯,即使是那些災難性的作品也會對藝術界產生重要影響……我個人尤其期待看到能令我生氣的作品?!?/blockquote>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朱曉佳 陳晨
給威尼斯視覺藝術雙年展起一個標題確實很難,它被稱為世界當代藝術的奧林匹亞式的匯展——想想北京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曾經得到的各種戲說和調侃吧。最安全的辦法就是起一個大而泛的,什么都能裝進去的筐式主題。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正是這么干的,今年的主題叫“制造世界”。兩個詞翻譯成英、德、中、法、瑞、希伯來等多國語言,隨機出現在不同版本的海報、冊頁上。
史上最年輕的雙年展總策展人,45歲的丹尼爾·伯恩鮑姆,對他命名的主題做了很多解釋,卻無非是眾所周知、理所當然的道理,比如“藝術作品代表著對世界的洞察,嚴肅地說也是制造世界的一種方式”;或者“以‘制造世界’為出發點,這個展覽強調在制度語境之外,在藝術市場的預期之外探索藝術創作的新空間”。
主題展“制造世界”里最醒目的作品之一,是墨西哥藝術家Héctor Zamora的《飛艇云集》,使用了三種媒介:展廳里時不時就能碰上一臺液晶電視,播放著CG制作的視頻——水城名勝的上空漂浮著數十艘一模一樣的飛艇;一處展廳的天花板上垂掛下無數這種飛艇的模型,大約半米長;惟一的“真”飛艇(五米多長、約兩米高的充氣模型)卡在軍械庫室外,狹長通道的兩面墻之間。如果真有幾十艘這樣的大飛艇飄在威尼斯上空,絕對是轟動性大事件,也絕對探索出了藝術創作的新空間(當然未必是好的新空間),但這個可能性太微小了,尤其在今年。
世界性的經濟不景氣當然還沒有熬出頭,今年藝術雙年展的預算比兩年前減少了1400萬歐元。短缺的這一塊,主辦方多少打算從門票收入里找補回來一點,票價從過去的15歐元漲到18歐元。當代藝術與資本的關系過于密切,比如翻看資料,入選主題展的大多數藝術家背后,都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