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刪得掉的文字 刪不掉的“秘密”
《口技》中的夫妻房事與《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的同性戀,別說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時隔十年后,當年的學生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書曾被如此“花季護航”。
責任編輯:朱紅軍
“扒一扒”我們曾經的中學語文課本
編者按:三任中學教材編選者,首度揭開隱藏在語文課本中的長達半個世紀的“秘密”,這一秘密伴隨并影響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長與思想,也折射著所謂時代禁忌回歸常識的變遷,以及教育理念的日漸透明和開放。
■《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顯然是不符合的,“那個年代,女同志別說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臍都要受批判”。
■《口技》中的夫妻房事與《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的同性戀,別說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朱德的《母親的回憶》入選初中課文時曾引起過爭議,最后在請示中央有關部門后,獲準改為《回憶我的母親》。
■魯迅的文章,“他的作品要能改的話,一篇文章要改上百處,這不就改壞了嗎?所以,一字不改,就在文章下面做注釋。”
■朱自清的《背影》,父子間的眷戀與愁緒遭到知識界批判,認為是“渲染小資產階級頹廢情調”。
■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當年又是吃蘋果又是和愛人散步的,太小資產階級情調了,不夠革命”。
■臧克家《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抽紅錫包煙漂白了屋子”和“三個月不下樓不梳頭”,“這和1981年開始提倡的五講四美太不搭調了”。
張之路至今還珍藏著《羚羊木雕》的原型作品,雖然他的原作在入選中學課本時已被刪改 圖/張濤
1950年代
1950年代
1970年代
1990年代
如果不是偶然翻閱《古本小說集成》,如果不是生于1980年代,擁有億萬青少年集體使用同一套中學語文課本的集體記憶,如果沒有時代的變遷……網友“洞庭湖邊的野草”(下文簡稱“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萬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就不會共同挖掘出這一雷人“秘密”。
“818(網絡用語,扒一扒的意思)我們以前語文課本上被刪改的文章吧!”——這篇由“洞庭”發出的網帖,迅速成為5月份天涯社區灌水量最多的熱帖。“洞庭”發現,當年初一語文課本的文言文《口技》刪除了“少兒不宜”的片段。
原來,在“婦人驚覺欠身”之后,“既而兒醒,大啼”之前,小兩口其實還“嘿咻”了一番——“(婦人)搖其夫語猥褻事”“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
受此例鼓動,眾網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級鏡頭”,初三課本節選自《紅樓夢》的《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與薛蟠搶女人不成,反賠了性命的馮淵竟然是同性戀。被刪除的片段說,“(馮淵)酷愛男風,不喜女色。這也是前生冤孽。”
還有,高一課本里,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曾將點綴于荷葉之間的白花喻為“剛出浴的美人”,采蓮少女蕩舟出湖,原來不是“載歌載舞”,而是唱著艷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這些輕度“涉黃”的細節也一并被剪除。
被刪的并非全都“很黃很暴力”。初二課本中,聞一多《最后一次演講》中,曾高度評價司徒雷登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藹可親的學者,真正知道中國人民的要求的”??上菢拥臅r代不允許帝國主義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評價,只能是“別了,司徒雷登……”
這些被塵封的秘密,無不隱藏在1992年通過審查的九年義務教育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