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音媒”取代“廣播”
互聯網媒介,新技術也在威脅著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電視、報紙紛紛削減預算甚至關閉,音樂和電影工業也惶惶不可終日。然而廣播電臺面臨的困境卻有所不同。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陳晨 朱曉佳
互聯網媒介,新技術也在威脅著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電視、報紙紛紛削減預算甚至關閉,音樂和電影工業也惶惶不可終日。然而廣播電臺面臨的困境卻有所不同。
“與印刷和電視媒體不同,它所面臨的不見得就是危機,而更可能是一種引人入勝的分化。”致力于新聞品質和公眾反饋研究的皮尤卓越 新 聞 項 目 (The Pew Project)在《2008年新聞媒體狀況》中指出。
皮尤項目不再使用“廣播”一詞,因為那是和報紙、電視一樣的所謂“夕陽媒體”。該項目使用的說法是“聲音媒體”,包括地面廣播電臺、衛星廣播和互聯網廣播。但是由于12歲以上的美國人超過90%每周收聽地面廣播,傳統廣播仍然是毋庸置疑的主流。
主流聽眾增多收聽時間減少
“兩年前,每周有2.32億廣播聽眾,今天有2.35億。”全美廣播協會媒體公關副主席丹尼斯·華頓說,“每種新技術的發展都曾為廣播寫下過訃告——從八軌道磁帶到光盤到MP3——然而每次,我們都推翻了死亡預言。”
不只是MP3和互聯網讓人覺得廣播末日臨近。2001年,兩個互相競爭的公司投資15億美元發展衛星廣播,不少人說廣播中不插播廣告的新時代快要來臨了,但是衛星廣播始終沒能盈利,訂戶量最高只達到1800萬,2008年兩家公司為節省開支而兼并了。
另一個停滯不前的聲音新媒體是數字廣播,這種廣播能提供更清晰的聲音和幾百個頻道,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