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抄底皮爾·卡丹
當中國企業如今競相收購海外企業急欲轉手的資產時,他們會像當年的皮爾·卡丹一樣幸運嗎?
責任編輯:鄧瑾 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對于中國民企收購皮爾·卡丹在華授權后的戰略,兩種聲音平分秋色。一種聲音即重新瞄準奢侈品市場。另一種聲音是仍按照目前“規模制勝”的模式,重點盯住中國的二線和三線城市的市場潛力
一位法國老頭兒給自己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決定將旗下產業全部出售。
這是位不同尋常的老頭,他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2009年7月2日,他迎來自己87歲生日。
皮爾·卡丹極富“中國緣”。1979年他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的時裝表演和模特走秀,給彼時“不動聲色”的中國人帶來了一股沖擊波——以其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連同金發女模特的三角褲,不約而同刻在了中國人的腦海中;30年間,他來中國的次數超過30次。
亦不例外地,吃完87歲的生日蛋糕,他將從中國為起點拉開出售旗下業務的序幕——將“皮爾·卡丹”32種產品的品牌經營權出售給兩家民營企業——廣州健升公司和廣州卡丹路公司,價格約為2億歐元(約20億人民幣)。
“年齡不饒人。”皮爾·卡丹說。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他的聲音有些急促:“我們會盡快簽署合同,盡快。”
民企抄底皮爾·卡丹 圖/CFP
爭議四起
皮爾·卡丹“高雅平民化”的愿望成為一地雞毛;在華品牌經營權的潛在收購者劉健學與孫小飛浮出水面。
正如通用汽車將旗下的“悍馬”售與中國民企騰中重工所引起的波瀾一樣,皮爾·卡丹高價甩賣32種產品的品牌經營權給兩家中國民企,同樣引發了坊間熱議。
質疑者說,“皮爾·卡丹”早已是“沒落的貴族”,沒必要花這筆冤枉錢。
質疑者的論據是,“皮爾·卡丹”在全球的“海量授權”——如今在全球140個國家授權了900多個各種類型產品的許可(每天有超過20萬人在全球600家工廠為皮爾·卡丹工作)——大大損傷了其品牌價值,“高雅平民化”的愿望成為一地雞毛,&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