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銀行:城商行“涅槃 三步曲”

江西南昌銀行成立于1997年12月,脫胎于當地40家城市信用社。直到2000年初,全行仍背負著28.9億不良資產,不良率高達58.65%。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作為地方融資的重要支持者,城市商業銀行及其前身城市信用社們既對地方建設作出過難以忽視的貢獻,也因此而墜入不良資產的重重黑洞。

在監管層的鐵律要求,以及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帶來的融資需求下,地方政府開始拯救城商行。但是拯救能否成功,依然要等待市場考驗。

剝離不良資產、增資擴股、謀求上市,成為不少城市商業銀行的鳳凰涅槃“三步曲”。

南昌銀行,則是這一三步曲的最新演出者。

土地難換不良資產

“是現在花小錢買藥,還是將來花大錢買棺材?”這個反問,出現在2003年前后一份“要不要救南昌銀行”的調研報告中。

江西南昌銀行成立于1997年12月,脫胎于當地40家城市信用社。直到2000年初,全行仍背負著28.9億不良資產,不良率高達58.65%。

“當時城信社留下來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現任南昌銀行董事長徐榮生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彼時,銀行軟硬件素質都非常低:整個銀行加起來都沒有幾臺電腦,2300多員工中大學生不超過10人。而且上千樁官司纏身,是全國掛了號的高風險金融機構。

被人民銀行列為“有嚴重支付風險”的城商行被重點監管時,南昌銀行每天都向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借錢度日,甚至不得不動用法定存款準備金來維持生計——熟悉銀行業的人都知道,法定存款準備金相當于“棺材本”。

雖然通過清收近10億的不良資產等,南昌銀行逐漸擺脫支付困難的窘境,并在2002年首度實現盈利,但沉重的歷史包袱依然壓得它喘不過氣來:當時銀監會已放出風聲,如果資本充足率不能達到8%,就將面臨退市危機。這意味著南昌銀行必須再處理掉1.5億的不良資產,否則就面臨退市,而一旦退市,處理成本將高達上百億。

關鍵時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