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巴西:穿越地球的握手
今年3月,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巴西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據巴西發展工業外貿部統計,今年3月,巴西對中國的出口額是17.37億美元,同比增長134.6%,而向美國的出口額為12.70億美元。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金磚四國中,中國和巴西之間幾乎沒有歷史積怨。這兩個備受關注的新興經濟體之間的握手,不僅可以擴大相互貿易和投資做大本國經濟,亦代表著后發的世界新興力量共同謀求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努力
6月16日,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謝瓦斯季亞諾夫宮內,首屆“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峰會召開。
峰會本身比峰會達成的共識更有意義。這四個新興發展中大國的首次峰會,被視為是世界權力結構從“帝制”走向“共和”的一個標志。
8年前,高盛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創造了BRICs(“金磚四國”)一詞,預言幾十年后金磚四國將取代G7(七大發達國家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集團?,F在,吉姆·奧尼爾更是把趕超的時間明確為“20年”。
四國之中,相比中印和中俄,中巴之間擁有相對親密的關系。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跟俄羅斯和印度有很多矛盾,但與巴西就不存在任何沖突,也沒有任何積怨。”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部副研究員安寶均說。此外,中巴兩國無論是在自然稟賦還是發展訴求上都是相輔相成的。
事實上,盧拉早已在5月18日就借兩國建交35周年的東風,帶上浸潤著桑巴熱情的南南合作熱忱造訪了中國。盧拉把中國之行定位為“為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和制定新的貿易政策而進行的最重要的出訪”。
為了進一步加深和鞏固中巴戰略伙伴關系,盧拉為其找到了三個主要支柱:貿易關系、科技合作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作用,這些也正是中巴共筑發展平臺的基礎。
這是盧拉任期內的第二次中國行。而中巴兩國首腦自去年中到今年底的會面機會將達到9次。
“兩國的國際影響力都在提升,且都有美好的發展前景。所以他們要共同出席幾乎所有的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