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于建嶸 把解決問題的目標定在縣

當謠言傳播的時候,政府應該更多地檢討自己,而不應該總想著為什么老百姓要相信謠言。他為什么就不能相信謠言?相信謠言是有心理基礎的啊。相信假消息本身就是對你不滿的一種表達。

從2008年到2009年,以往不為人知,或者媒體報道較少的群體性事件,持續曝光于公眾面前,最近的石首事件,可算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看來,此類事件趨于“泄憤”,令人擔憂,政府和民眾應合力找尋一種建設性的力量。

1.今年以來的群體性事件似乎有增多的趨勢,不知道您的觀察如何?

于建嶸:年初的時候我們就做過一個預測,今年的群體性事件肯定是要增多的,規模和影響也會增大。除了年份特殊外,主要是經濟形勢不好,農民工失業比較多,社會心態會起變化。

2.您把類似石首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稱作“社會泄憤事件”,如何理解?

于建嶸:“社會泄憤事件”不需要組織動員,是一種社會情緒的迸發;它也沒有利益訴求,它最重要的說法是要追逐真相,但好像永遠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