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 200天無書記
自2001年“撤地改市”、第二任市委書記張茂才“安全著陸”以后,臨汾市級政壇從未寧靜,以后各任市委書記、市長都因安全事故而遭遇政治前途的滑鐵盧。
問責,正在改變臨汾的政治生態,但對這些官員們進行評價則顯得更為復雜
初夏之際,山西省最大地級市臨汾結束了200天的市委書記空缺,新書記謝海到任。一個半月后,臨汾市兩會召開,代市長羅清宇順利取掉了“代”字,變為市長。緊接著,各縣區的兩會相繼召開,但三四個縣仍沒有縣委書記、縣長。
自2001年“撤地改市”、第二任市委書記張茂才“安全著陸”以后,臨汾市級政壇從未寧靜,以后各任市委書記、市長都因安全事故而遭遇政治前途的滑鐵盧。
臨汾市因煤炭而發展,也因煤炭而改變了官場的政治生態,安全事故成為決定官員任期長短最重要的因素。除“撤地改市”后第一任市委書記樊紀亨是臨汾本地人外,其他的市委書記、市長都是由省里下派或是外市平調至此。
2008年襄汾“9·8”潰壩死亡277人,這一起罕見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導致了山西省省長孟學農下臺。當地因而有戲言:“都說山西好風光,誰當領導誰心慌;山西省長干不干,臨汾人民說了算。”
因潰壩而引起臨汾“官場潰壩”還在繼續,至今,官員們私下最熱門的話題仍然是最近“出事”的官員。網絡上散布著各種匿名消息,指證了一大批退休和現任官員違法犯罪情節,一些在任或退休官員忐忑不安,他們在密切地關注案情的進展,從各方面打探消息。
夏振貴的來和王國正的去
2007年,臨汾發生了3起特大礦難,洪洞縣“12·5”礦難死亡105人,至今仍排在全國特大礦難死亡人數的前列。夏振貴是在這時候被調到臨汾的,此前他在晉城市任市長,在當地口碑不錯。
12月18日傍晚6點多,夏振貴還在辦公室,突然接到市委書記李雁紅的電話,隔了兩分鐘后書記又打了過來。他馬上去了書記辦公室,李雁紅告訴他省委希望他能去臨汾。第二天上午,他就到了山西省委組織部報到,省委書記張寶順與他談話。下午,張寶順和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任澤民親自把夏振貴送到臨汾市,并在縣處級以上干部大會宣布夏的新職。
2008年山西省兩會期間,夏振貴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這段調動經歷。
省委書記到地級市參加市級干部任免大會極為少見,當地官場認為夏振貴是得到了書記的“尚方寶劍”才來的,一位當地官員分析:“書記是干什么的?書記是管干部的,讓夏那么急來,書記肯定給了承諾,比如答應了按夏的要求調換干部。”
12月20日下午,任職大會在臨汾賓館宴會廳3樓舉行,省委書記張寶順要求,“以事故的調查處理和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的調整為契機,深入反思,搞好整改,舉一反三,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夏振貴被任命為臨汾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并被提名為臨汾市副市長人選,主持市政府工作。參加會議的老干部明白,夏振貴不只是來當副市長的,也不是來當市長的,而是來當書記的。“當時市委書記王國正還沒有免,而市長李天太被免,如果夏振貴是接市長的位置,直接提名為代市長就可以了,今后再走人大的程序,這也是慣例。”
夏振貴上任后,雷厲風行,一面整肅干部作風,一面進行城建拆違,實施了極為強硬的政策。正要大干一場的時候,襄汾潰壩事故發生,他被撤職,此時距他上任不到10個月。
當地官場對他被撤職的原因眾說紛紜,因為人們無法解釋為什么他的搭檔——市長劉志杰被免職,他卻被撤職。有人說,夏振貴在任時作風強硬,得罪人太多。也有人說,夏振貴緊急被調來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