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巨人癥”:中國離頭等強國還有多遠?

不是想不想當,而是全世界都已把中國當大國,中國必須承擔國際責任。

責任編輯:戴志勇

編者按:中國可能在今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論愿意與否,中國已站上國際舞臺的核心地帶。然而,要想成為世界頭等強國,無論國內政經結構還是國際交往,都還要做巨大調整。近日,《大國策》叢書作者,政治、經濟、文化與國際關系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在北京舉行研討會,激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諸多難題及破解之策。南方周末記者對部分討論內容進行整理,現予刊登,以供關心中國發展者參考。

■中國處在現代國家構建初期,如何構建一個優良政體,處理好裹在一起的普世原則和國家利益兩層關系?

■政治文明就是限權文明,權力與權力間的不均衡是以權制權最重要的動力,而不是道德呼吁、社會呼吁和市場要求。

有無之間的大國

劉東(北京大學教授):中國這個大國一直在有無之間。GDP是大國,可人均呢?制造業是大國,產品創新呢?人口數量是大國,人口素質呢……昔日的文化大國,在我們這一代也已萎縮成文化小國。

中國在快速發展,如果骨骼不長,肌肉不長,突然一下變得很大,是巨人癥。沒有內部各種各樣的發展,大國很難名副其實。

張宇燕(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不是想不想當,而是全世界都已把中國當大國,中國必須承擔國際責任。

現在世界最重要的大事有三件:應對金融危機、清潔能源、氣候變化。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能源消費量世界第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跟美國加一起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這幾件事都很難解決。

陳明(《原道》主編):我理解的大國,首先是在南海、臺灣、新疆、西藏等問題上的核心利益能得到尊重;其次是在這個體系里的“法權”能夠得到保障,不受各種超規則的指摘刁難。

跳出復仇心態

張宇燕:撒切爾夫人任首相時的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幾年前寫了篇文章,對中國提了三個問題:一是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的可持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