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論】以“政治化妝”治國

如果要說過去幾十年美國最有戰略眼光的總統,答案會是尼克松和里根;但要說“戰術”高手,就一定非克林頓莫屬了,他甚至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擅長此道的總統。

如果要說過去幾十年美國最有戰略眼光的總統,答案會是尼克松和里根;但要說“戰術”高手,就一定非克林頓莫屬了,他甚至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擅長此道的總統。

當過多位美國總統幕僚的David Gergen曾這樣形容克林頓的戰術造詣:“他是一位優秀的戰術家。在政治圈,每次博弈中都有很多不同的參與者,他都能分析局勢,對每位參與者的下一著,都有精辟的見解,再根據這些分析,策劃對自己最有利的一著。”

小布什以智商平平見稱(這是謙厚的說法),據稱他甚至有閱讀恐懼癥,克林頓則被稱為美國史上IQ最高的總統,他甚至可以把非洲小國的政治,逐個跟你娓娓道來,從政府首腦到內閣部長都記得一清二楚;他過目不忘,記得多年沒有打過的電話號碼,能背誦讀過的書籍章節。即使是那些和他鬧翻的前助手在批評他及其性丑聞時,都不得不承認“他頸項以上確是非常出眾”。

克林頓的聰明才智,順理成章表現在他的戰術謀略以至政治化妝上??肆诸D那位著名的政治化妝師(spin doctor)莫里斯(David Morris)說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并不迷信大理論,相反,“累積小勝,成就大勝”才是其政治座右銘。就是這種思維模式,加上政治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屢敗屢戰,令克林頓慢慢變得“重戰術,輕戰略”。

最能顯示克林頓這方面戰術手腕的,便是1995年克林頓與國會,尤其是眾議院院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當時他是克林頓最有力的競爭者,甚至被稱為美國“首相”)就財政預算展開的拉鋸戰。事件后來更因國會一度拒絕通過政府預算而迫使聯邦政府部門短暫關閉,觸發嚴重的政治危機。這是克林頓首屆任期內最關鍵的硬仗。

戰役初期,克林頓刻意保持低調和戰術性被動,用“smoke them out”(姑且譯之為“引蛇出洞”)的策略,不斷誘使共和黨頭腦發熱強行“出頭”,開列各種“治療”財政赤字的“重藥”,例如醫療開支用者自付等,把共和黨誘上鋼絲,再施以迎頭痛擊。

克林頓不是蠻牛,雖然事件令他煩得透頂,但面對國會共和黨來勢洶洶、要求平衡預算的壓力,他與幕僚耐心反復討論哪些預算刪減會在政治上受重傷,那些則可以接受。他要知道何者在政治上較可行,有了點子后,再做民意調查,了解政治效應。

關于預算案的爭拗日趨白熱化時,克林頓驚覺自己太過介入這場硬仗,便私下向幕僚說:“我覺得自己如今太像個國會領袖,整天跳出來發表對預算案的看法,我必須回到總統應有的角色。”克林頓隨即巧妙利用轟炸波斯尼亞,帶來?;?;促使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簽署和平協議;迎接教宗保羅二世抵美訪問等連串事件,適時幫助自己建立一個超脫預算案黨派之爭的崇高政治形象。

在因國會封殺預算而聯邦政府部門被迫一度關閉這個危機的高潮期間,克林頓的幕僚每天夜晚都忙著做民調,了解民眾反應??肆诸D因此定下決不向國會退讓的策略,不但令他最終贏了這場硬仗,更一改他上任以來的軟弱形象,為他連任成功奠定了基礎。

另一個例子便是萊溫斯基丑聞。在事情白熱化的時候,克林頓看來已經窮途末路,連他的親密政治盟友眾議員Jim Moran也曾這樣說:“我實在想不出除了辭職外,還有何方法可以幫助總統步出困境。”但事實卻是,克林頓最后奇跡般存活下來,熬過重重危機折磨,甚至以頗高的民望卸任總統。我想,除了他過人的EQ外,他的戰術和spin手腕,都應記一功。

就在向大陪審團就萊溫斯基丑聞作供之后三日,克林頓批準軍方向被懷疑為與拉登恐怖分子有關的一間蘇丹藥品廠以及阿富汗游擊隊訓練營發動巡航導彈攻擊。

我們不是克林頓肚里的蟲,不能肯定當時他發動巡航導彈攻擊的真正動機。但他的外交團隊成員私下向傳媒透露說:“總統原本是一個對批準軍事行動十分猶豫不決的人,但這一次他卻出奇地果斷……我就不信這與本土政治形勢無關。”

無論如何,五角大樓官員突然取代了檢控官成為黃金時間電視新聞的主角,原本被炒得火熱的丑聞暫遭冷卻。公眾(包括很多共和黨人)都支持總統的這次轟炸。最重要的是,對于很多本來懷疑總統從此將一蹶不振、喪失所有管治權威的人,事件告訴他們總統仍然頑強地留在崗位上。連原本在克林頓就丑聞作供后,對他滿嘴不屑的共和黨參議員Orrin Hatch,這時也改口說要為他鼓掌喝彩。

克林頓的另一位政治化妝師Paul Begala稱這種策略為BAU(business as usual),就讓一切如常(至少看起來如此),以免公眾,尤其是政敵看扁你,進一步侵蝕政府的管治權威。

這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在丑聞危機中,類似的“巧合”反復出現。例如當眾議院要就彈劾總統案表決時,美軍轟炸了伊拉克;輪到參議院時,目標便成了科索沃及塞爾維亞。

甚至我們的祖國也卷入了事件。當時白倩芙(Charlene Barshefsky)原本已經與中國就入世談妥了條件,時任總理朱镕基,甚至已經飛往美國準備與白官簽約。但克林頓卻在最后一刻變卦,使朱總理鎩羽而歸,差點被國人當作李鴻章。據Joe Klein在其書中所說,克林頓要拉攏民主黨在國會中的右翼保守派,令他們在彈劾案中全投反對票,使整個彈劾案只剩共和黨支持,成為一個看起來不折不扣的黨派之爭和政爭的工具,在公眾心目中失去公信力,甚至產生厭惡。背叛中國是他為此付出的代價。

網絡編輯:老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