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的不是政治玩笑——對話周立波
“我不需要假裝別人眼里的雙馨,我的底線就是自己開心,自己覺得對。我看到過許多偉大,也看到過許多卑鄙,40歲以后,我可以做到稱頌別人的偉大,但把他們的卑鄙埋在心里?!?/blockquote>大家覺得我不是沒文化的人
人物周刊:余秋雨說,上海灘100年未必能出一個周立波,這是什么時候的話?
周立波:1989年吧。
人物周刊:他那時候就看過了?
周立波:是。這個是我斷章取義了,好玩好玩的。但是社會上確實也這么認為的:一個人一張嘴一臺戲,3600萬票房。
人物周刊:2006年到現在,不管是專家學者還是老百姓對你的評論,當中你最稱心的是什么?
周立波:就是大家覺得我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海派清口里有道理、有思想。
人物周刊:有沒有什么你感覺一下講到點子上,或對你有啟發的?
周立波:余秋雨說,你要找到自己的語言,周氏語言;錢文忠跟我講許多對南北文化的誤讀,比如說北方人驃悍,NO;北方人會喝酒,NO,他用大量史實告訴我,他研究這個的;易中天前天晚上來看演出,一直在那里笑,他居然也聽得懂上海話,他跟我講,真正的大家都是顯個性的,意見都是尖銳的……不過我是這樣:八面來風,一家作主。
人物周刊:海派清口里的思想是什么?
周立波:是我和觀眾在共解一種文化密碼?;礅徸樱愃埔再嫡Z、言外之意讓對方會意)曉得 ?對過鈴子接牢,成功。(模仿二人對暗號,口眼都活泛起來)哦格瑞瑪!歐巴?。ň鶠閿M音)哦對上了,開心啊。有的新上海人也來看,一直問,啥意思啊啥意思啊,聽不懂。上海朋友亂笑,跟你講不清楚,講了你也不懂。
人物周刊:一些愛護你的人,呼喚出現“周立波的齊如山”。
周立波:我一個人完全可以。我每天看14份報紙,一個月賣賣廢報紙18塊錢,大概4毛錢一斤;讀報加上網每天至少3-4個鐘頭,社會新聞、體育新聞、國際新聞,我的素材大部分是網上來的,我知道喜在哪里、笑核在哪里。有些直接從生活中搬,像“法國總統為什么不去見拉登”,就是我跟一個法國朋友聊天,把他臭得嘞體無完膚;還有打樁模子、元宵模子、撬邊模子,都是親身經歷過的。
人物周刊:好些上海人不懂什么叫“元宵模子”。
周立波:就是老早坐在老大昌吃咖啡的那幫人。說得難聽點,大部分元宵模子是吃軟飯的,打扮得山青水綠,專門到舞廳里廂花(作動詞用)妹妹的。
我用詞考究過的?,F在大家都在學“做特伊”,就“做特”這個詞,我有很多種表達:點特、揩特、爆特、走特。杜月笙看啥人不順眼,鼻頭里哼一聲,手下就把這個人揩特——這是地位懸殊、自上往下的動作。
比方那個卡布基諾的段子(講元宵模子在咖啡館只點一杯咖啡,坐在那里吞吞吐吐一下午,一杯清咖變成卡布基諾),現在出姊妹篇了:有種女的,好像喝酒很有腔調,一杯白酒老下不去,吃進吐出吃進吐出,個么(那么)變啤酒嘞。
我掌握的是方法,不是內容。我是梳理新聞時事,不是創作。我搞不懂他們干嘛要深入生活搞創作,生活不就在眼面前嗎?我一聽要創作了,昏特(指暈眩、昏過去)。
周立波 圖/雍和
我對政治不感興趣
人物周刊:大家都覺得你開的一些政治玩笑挺帶勁,怎么把握這個度?
周立波:就是自己心中不要尖刻,要坦蕩。我學領導人,有人就為我擔心,有的就斷章取義,我一點都不怕,說你把原始資料調出來看。因為我對整個語言、語氣的把握,包括上下文、深淺,應該是拿捏得很準的。
人物周刊:國外有很多政治玩笑,好像不僅僅是模仿領導人音容笑貌,它對事的。有媒體說你開的是政治玩笑,如果前面加一個“初級”,你介意么?
周立波:我不是開政治玩笑,我是在閱讀和梳理時事。而且我不靠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