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長模式與宏觀經濟系列之二】全球經濟失衡可以治愈嗎?

反觀目前對于美國金融市場的普遍責難,我們可以嗅到一絲諷刺氣息:盈余國之所以購買美元資產,恰恰是因為美國的金融市場充滿活力,而本國的金融市場比較落后。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我們可以嗅到一絲諷刺氣息:盈余國之所以購買美元資產,恰恰是因為美國的金融市場充滿活力,而本國的金融市場比較落后。想想中國的銀行吧,我們要為排隊浪費多少時間?又要為一個簡單的服務付出多少費用?

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源在于全球經濟的失衡。但是,這種失衡為什么會產生?又是以何種機制導致了危機的爆發?這仍是一個待解的謎。

時下流行的看法認為,經常賬戶赤字國(主要是美國)的過度消費和經常賬戶盈余國(主要是中國)的過度儲蓄是誘發危機的主要因素。表面上看,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也很快獲得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接受?;谶@種理解,學者們開出了一劑避免危機的“藥方”:增加盈余國的消費和赤字國的儲蓄。

確實,今年以來,赤字國似乎開始出現一些積極跡象,例如,美國國內儲蓄開始上升。以此為證據,人們開始懷疑,隨著美國過度消費的下降,以中國為代表的盈余國的出口導向增長模式是否還能持續:畢竟,如果美國人的消費下降了,出口國(尤其是中國和日本)還能向誰出售自己的產品呢?

不幸的是,美國的儲蓄上升極有可能只是暫時性的;而無論愿意與否,盈余國仍然會延續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

這是因為,全球經濟失衡可能是世界經濟分工這個長期因素所導致的。這個分工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并在柏林墻倒塌之后加速擴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