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情緒可能要打個問號——留美經濟學會2009年年會輯錄﹙二﹚
如果美國的經濟不能復蘇,美國的貿易逆差占全球的2/3,也就是說全球經濟增長的需求來自美國。如果那2/3的需求沒有了,中國能否找到一個替代品?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指點宏觀
6月14日,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在廣西南寧召開了年會。在年會的BTC圓桌論壇上,學者們就如下主題展開了討論:全球金融危機下,世界經濟怎么樣?在世界經濟增長非常緩慢的情況下,中國面臨什么樣的挑戰和機會?
本報將分期刊載有關討論,以饗讀者。
從去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閉迄今,我參加過無數次研討會,感覺現在參會人士的情緒是越來越振奮。剛才發言人也說了,危機主要是機會。但我覺得需要謹慎。究竟未來經濟形勢會怎么樣,我覺得先得看看歷史。讓歷史告訴未來。
觀察中國的經濟周期,可以發現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兩輪比較完整的周期——一個是1980年代的,持續了大概十年,然后是1990年代。
看這兩個周期,可以發現經濟周期的上升段,就是GDP不斷增長的上升段,大概是三到四年。比方說1980年代的周期是從1981年起步,在1983、1984年達到頂峰之后往下走,然后在1989、1990年到達谷底。
那么1990年代的那段周期呢?從1991年開始,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后,海南那邊的房地產市場起來,然后1994年人民幣匯改,實際上是人民幣的一次性貶值,1995年達到頂峰,然后從這一年開始,宏觀緊縮,軟著陸。1996年經濟開始下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