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追憶“少劍波”

沈金波按捺不住,急道:“哎,祥苓,別逗,別逗,我這人耳饞,回頭臺上真這么念就壞啦!”

7月14日,是沈金波先生的祭日。

提起紅色經典《智取威虎山》,人們對劇中人物解放軍剿匪小分隊參謀長少劍波記憶猶新:這一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劇院著名演員、高派老生傳人沈金波。其舞臺形象英俊瀟灑,唱腔則清潤高亢、蕩氣回腸,嗓音有獨特的金屬聲,其中“朔風吹”一段,已成現代京劇史上的經典之作??上У氖?,這位優秀的藝術家,卻在64歲因病早逝。

沈金波出身于5代梨園世家:他的高祖沈小慶是京劇武生的鼻祖,畢業于嵩祝成科班,以編演《八大拿》的戲名標史冊;曾祖沈三元工老生,曾是譚鑫培的搭檔、譚小培磕過頭的師父;祖父沈福山唱花臉,給郝壽臣、侯喜瑞說過戲、當過管事;他叔叔沈玉才和父親沈玉秋都是有名的琴師。

沈金波7歲隨父學戲,10歲考入中華戲曲學校,與李和曾同拜高派老生創始人高慶奎為師,傳承了《贈綈袍》、《馬陵道》、《逍遙津》等高派名劇。解放之后,他在天津組建京劇團,曾赴戰火紛飛的朝鮮為志愿軍演出。后入上海京劇院,1956年與周信芳先生合拍了電影《四進士》,還曾入選國家藝術團赴國外演出,被習慣了看歌劇的西方觀眾贊嘆為“中國的男高音”。

平日里,沈金波愛咬文嚼字、尋根究底,經常與專家探討京劇傳統劇目的細節。在去往歐洲的飛機上,他和明史專家吳晗鄰座,便抓住時機請教《李陵碑》中楊繼業的唱段“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質疑說,“七郎兒被潘洪箭射芭蕉”這句我不明白。金沙灘那是北方大漠之地啊,怎么會有芭蕉呢?吳晗解釋說,按地理氣候演變,當時那里不是沙漠,可能會有芭蕉。但為了更好理解,這句詞還是改成了“七郎兒被潘洪箭射華表”。

在“八億人民八部戲”之年,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成就最高的“樣板戲”之一,備受中央重視和全國人民矚目,沈金波憑著廣博深厚的藝術造詣,有幸承擔大任。這部京劇1958年由上海京劇院根據小說《林海雪原》改編而成,曾由該院一團首演。原來的主要演員有李仲林(飾楊子榮)、紀玉良(飾少劍波)、王正屏(飾李勇奇)、賀永華(飾座山雕)等名角。1964年6月,《智取威虎山》進京參加了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毛澤東看后總體上肯定了這部戲,同時也提出了意見,認為反面人物戲太重了,應加強正面人物的唱,別把楊子榮搞成孤膽英雄。

1965年3月,在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下,劇團修改加工了劇本,演員也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除了楊子榮換為童祥苓外,又將扮相、唱功和表演更符合要求的沈金波由當時的二團調到一團飾演少劍波,并加強了少劍波部分唱詞的性格化和抒情性,如“誓把反動派一掃光”便是一個典型唱段:“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望飛雪,漫天舞,巍巍群山披銀裝,好一派北國風光……”這段唱很好地刻畫了參謀長高瞻遠矚、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慨;而“我們是工農子弟兵”唱段,則側重于塑造質樸親切的形象,體現我軍指戰員心系人民,善于開展群眾工作的另一面。

沈金波飾演的少劍波表演更加細膩,給人以清新和親切感。尤其是他的唱腔配合聲勢強大的西洋樂隊、林海雪原的宏偉畫面,給人以蕩氣回腸、余音繞梁之感。第4場“定計”中“救出多少戰友和同胞”一句高亢清亮,非一般嗓子所能夠勝任,他唱來卻是游刃有余。

沈金波是個虛心好學的人。他生長于北京,是純正的北京口音,按常理說文咬字毫無問題。但《智取威虎山》第7場“發動群眾”中,少劍波有一句臺詞“把民兵再組織起來”。由于拖聲,他念的“組織”兩字,聽來像“阻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資深播音員林如當面指出,他深謝不已,立即糾正了。

在《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是全劇中心、頭牌角色;參謀長是二牌角色,為其陪襯。但沈金波并不在乎名分地位,盡力捧好楊子榮的戲。排演之余,生性活躍的童祥苓總不忘和沈金波開開玩笑。“定計”一場,少劍波有句臺詞“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啊”。童祥苓改成“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老狐貍啊”。沈金波按捺不住,急道:“哎,祥苓,別逗,別逗,我這人耳饞,回頭臺上真這么念就壞啦!”

“文革”之后,《智取威虎山》演出場次很少,沈金波又因接老戲不多而苦嘆:“作為一個演員,老不演戲怎么行呢?”他主動要求調到上海戲曲學校,負責教學工作,經常不辭辛苦、加班加點地為學生排戲。有一次為學生排演進京參加電視大賽的《徐策跑城》,一個假期一天不休,全都奉獻了。平時他是3句話不離本行,憂慮京劇現狀溢于言表,“10年能出一名狀元,卻出不了一名好演員。”他多次對戲曲學校的學生說:“你們老戲學得太少,自己庫存不足,創新就難。有人總想學《智取威虎山》的少劍波,以為我的那段‘朔風吹’是新創的,其實這段唱都是從老戲里來的。老戲里好東西太多,多學用起來才方便。”

退休之后沈金波越發郁悶,過去從不沾酒的他,經常以酒澆愁。1989年仲秋他被查出肝癌。開刀后,同仁去探望,他頗有壯志未酬之感:“我多么想多教兩出戲,讓咱們的國粹少失傳一些!”他對京劇的那份情與愛,在場的人無不唏噓感嘆。1990年7月14日,這位藝術家帶著遺憾溘然長逝。時至今日,整整19周年了。

網絡編輯:老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