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志之醉楓園 千金鑄就光陰之城
院門前有園主親筆手書的石碑,園子的管家早已按主人的吩咐打開柵欄等候,由此,你將踏著有數百年歷史的青石板路步入這座由千金鑄就的光陰之城。
加拿大籍華人富商黃修志,他的私人愛好就是收集古宅,并把各種古宅搬家拆去在自己在同里的醉楓園,優化組合后,成為混合型的全新“古”園林。經過精心的修繕和保護,從此古宅之價值不僅是記錄歷史,而是匯聚新友,締造新價值。
醉楓園 圖/本刊資料庫
醉楓園 圖/本刊資料庫
醉楓園 圖/本刊資料庫
醉楓園 圖/本刊資料庫
同里水鄉一條隱蔽的小路盡頭,藏著一座占地五十余畝、用樹林做天然隔離的別致園林—“醉楓園”,院門前有園主親筆手書的石碑,園子的管家早已按主人的吩咐打開柵欄等候,由此,你將踏著有數百年歷史的青石板路步入這座由千金鑄就的光陰之城。
走過曲曲折折的木橋,你能望見郁郁蔥蔥的香樟與水杉掩映下的,白墻黑瓦的老宅。這里的一切都有逾百年的歷史,古色古香的老宅,蒼勁有力的古樹,外表斑駁但 式樣精美的涼亭,這一切,都是完完全全按照其原有的形態,用其原有的部件和當年盛行的工藝重建。轉過一條林蔭路,你會驚奇地發現一幢龐大的四進古宅,名字 喚作“時宜堂”,從宅中豎立的石碑上你可了解到,它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作為原上海皮草行會的會所,你不僅僅從外圍的樣貌能夠看出它所在的年代,也能從屋 內長長的木地板和上世紀初流行的西洋風格的旋轉樓梯中讀出時空的轉換和歷史的變遷。當你在遐想中追尋歷史的印跡,并感嘆古宅修繕之完好精心之時,園子的主 人會告訴你,這并非他收藏的最好的老宅。你或許會記起前幾年上海進行城市改造時傳出的一則新聞:在杜月笙的老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