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促銷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啟程15天
金融危機讓香港銀行業損失慘重,幾乎所有銀行都收縮貸款,有的甚至開始回收貸款。而人民幣業務像是一場及時雨,為銀行們“補充彈藥”。
責任編輯:肖華 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人民幣國際化終于從文件邁入現實。在市場趨勢與中國金融戰略推動下,香港銀行們開始熱情促銷人民幣
對杠桿率下降、騰挪困難的銀行來說,新的人民幣業務,也像是金融危機之后的一場及時雨
整版整版的報紙廣告、人民幣開戶送大禮的優惠促銷、銀行里排隊咨詢的人們,這是7月21日,香港,人民幣可以用于跨境貿易結算的第15天。
中午,在香港銅鑼灣的一家南洋商業銀行里,前來咨詢的人們還在排隊等候,一旁的柜臺上,手抱公文包的一位小老板正在開人民幣企業賬戶。
在過去,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里,這一直被嚴格禁止。直到7月6日,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同時啟動跨境貿易結算,在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步,才真正從文件進入現實。
此前,中國已有5個城市、約400家企業被允許進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境外試點區域則為港澳和東盟地區——這些地區的工行、中行等中資銀行分行,和渣打、東亞等11家外資代理銀行被授權開設人民幣企業賬戶,有些甚至可以提供人民幣存款。
人民幣熱啟動
一切都剛剛起步,即使得到授權的銀行,也顯然還沒來得及消化這項全新的試點業務。
南洋商業銀行是中國銀行(香港)的全資附屬機構,在“外來銀行”中以人民幣業務見長,但業務人員對這項新業務都并不熟練,需要一邊翻資料才能回答客戶的咨詢;而渣打銀行則只有大分行才能辦理;香港永亨銀行卻無論大小分行都還是不能開設人民幣企業賬戶,業務員禮貌地回答客戶們“還在等政策,請過一個月再致電咨詢”。
但是,與業務上的生澀相比,香港銀行界對人民幣新業務的推廣熱情卻是空前的高漲。
在試點開始的第二周里,建行香港分行、中國銀行(香港)以及匯豐銀行,分別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