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不“師”又如何
現行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根本危機正是由于絕大多數師范院校過多地強調教育技術、忽視了其與基礎文理諸科的內在關聯所導致的。因此,其能否提高自身專門學術水準才是最重要的解決之道。
責任編輯:蔡軍劍
基礎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也是一種特殊的“學術教育”,教師須兼具相當的學養和高明的技術,而以學(非“教育學”)為主;術由學出,方可收久遠之功
在目前中國高校中,數量最多的大概要算師范院校。但目前師范院校似也面臨不少危機:有些欲走出師范定位,開始招收相當數量的“非師范生”,而最為“師范”的課程如教育心理學、中學各科教材教法在不少學校已邊緣化,某些任課教師甚至自己都不曾跨進中學課堂半步,自然只能照搬講章。對此,一些關心師范教育的朋友頗為擔憂,以為如此下去,勢必師范不“師”。不過我以為,今日國中師范教育體制確實是問題不小,卻不在什么“師范不師”上。此處我想重提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學術界圍繞著師范大學體制存廢的一些討論,希望對此問題略有啟發。
1932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