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登月失敗
1986年1月28日,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空中爆炸解體,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這一回,里根總統真的要在電視上向國民發表備案演講了。
責任編輯:蔡軍劍
凱旋便大事宣揚,遇到問題就裝作什么事情都沒發生過。久而久之,這便會積累出公眾的懷疑與不信任,喪失掉化解困難的公關先機
40年前,1969年的7月20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根據塞爾吉·赫魯曉夫(Sergei Khrushchev,蘇聯前總書記赫魯曉夫之子)的回憶,雖然當年蘇聯所有報刊都登出了這則消息,但大家都不太把它當回事,畢竟這是敵人的勝利,而敵人的勝利就是自己的失敗。既然美國人已經在登月競賽上走快了一步,再派人去干同樣的事情就沒有意義了,蘇聯的登月計劃只好無疾而終。他說:“我父親不能理解克羅列夫(Sergei Korolev,蘇聯太空計劃的前負責人)為什么會輸掉這場比賽……對于阿波羅11號的成功也不愿說得太多。”蘇聯在這次賽局中沉默退場,既不高調頌賀敵手的成功,也不公開坦承自己的失敗,一時間顯得手足無措,顯然沒有面對這等結局的準備。
另一邊廂,反倒是美國做好了失敗的打算。
今天回顧當年那場盛事,很多人都會記起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登月計劃時的名言:“我們選擇登月,不是因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