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中國觀”】“螞蟻山”上的理想與奮斗西方媒體的六十年“中國故事”

上世紀80年代,外國記者到中國,會說,請帶我去看大熊貓;90年代,他說,請帶我去看不同政見者;到了21世紀,他會說,請帶我去商務部。

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新中國六十周年紀念專題之二

繼“中國夢特刊”后,本期為您獻上“新中國成立60周年系列專題”之二。

南方周末還將陸續推出該系列專題,從內政、外交、經濟建設、社會福利等各個方面,全面回顧60年來我們共同經歷的艱辛、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來我們共同前進的方向。

■編者按:曾經,“中國”在世界眼中,是特立獨行的“紅色”大國;后來,“中國”這個詞混雜了“廉價產品”、“方向未知的崛起者”,再后來,“中國”又與“利益攸關者”、“G2”等概念聯系在了一起。

世界的“中國觀”,經過了怎樣的60年流變?

我們采訪了幾代海外中國人——世界對中國的觀點最直接地投射在了他們身上,他們冷暖自知。

我們也考察了幾任美國總統對中國的評斷——盡管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總在糾結中,但是老布什、小布什,都熱愛北京烤鴨。

我們還梳理了60年來海外媒體上的中國形象——“中國”前的定語,從“紅色的”轉變為“社會主義專政的”,而現在常用的一個詞,是“樂觀的”。

對中國的稱呼,在西方記者筆下,60年來不斷變換著顏色:比如“紅色”、“藍螞蟻”,還有盛行百年并不時流行的“黃禍”,等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國慶概括說:“上世紀80年代,外國記者到中國,會說,請帶我去看大熊貓;90年代,他說,請帶我去看不同政見者;到了21世紀,他會說,請帶我去商務部。”

2月1日,英國倫敦舉行的中國農歷新年慶?;顒?,來自廣東的演員在2米高的梅花樁上表演舞獅?!D/CFP

“藍螞蟻”

紅色中國是一座“螞蟻山”,而六億民眾是棲息其中的“藍螞蟻”。“不管走到哪里,人們都穿著藍布衣服。” ——法國記者羅伯特·吉蘭

1956年底,第一個到“紅色中國”的北美記者、美聯社的蘭卡什爾在游歷8000公里后,發表了關于中國的預見性報道:“中國就像一部由6億個零件組裝的超級機器,以最快的速度運轉著。”蘭卡什爾寫道,“6億中國人忘我地埋頭苦干,要把他們落后貧窮的祖國建成一個現代化國家。”

事實上,之前一年,法國記者羅伯特·吉蘭已經在報道中寫道:紅色中國是一座“螞蟻山”,而6億民眾是棲息其中的“藍螞蟻”。“不管走到哪里,人們都穿著藍布衣服。……今天的中國人已經陷入紀律的羅網中了,他們越來越柔軟、順從,最后變成一群綿羊,或者說,一座螞蟻山。”

吉蘭的觀點顯然在西方更有市場,“藍螞蟻”成為此后中國二十多年里的代名詞。特別是在美國,自1949年起,媒體不斷制造的話題是“紅色中國成千上萬的人正在忍饑挨餓”。但是,當真正的三年大饑荒發生時,西方媒體似乎都沒有注意到,包括極少數有幸獲得中國簽證的西方記者。

1949年,“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