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抄襲是真的”舉報者、當事人雙方對質西南交大副校長抄襲事件
一篇涉嫌抄襲的博士論文,一位辯稱遭到陷害的大學副校長,究竟是一場學術之爭,還是一次摻雜個人私怨的權力纏斗?是什么讓一起原本簡單的學術事件被涂抹上了一層權術斗爭的油彩?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朱慧靈
一篇涉嫌抄襲的博士論文,一位辯稱遭到陷害的大學副校長,究竟是一場學術之爭,還是一次摻雜個人私怨的權力纏斗?是什么讓一起原本簡單的學術事件被涂抹上了一層權術斗爭的油彩?
7月14日,成都當地媒體一篇名為《副校長論文涉抄襲?》的報道,無意間引爆了西南交大副校長黃慶的博士論文抄襲事件,并將黃慶和西南交大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7月15日,西南交大迅速召集全校中層干部、碩士及博士生導師召開新聞通報會,并在會后向媒體同時發布稱,經過嚴肅而審慎的調查程序,西南交大學術委員會認定副校長黃慶博士論文抄襲成立且性質較為嚴重,并在7月10日舉行的學位委員會會議上已投票作出了取消其博士學位,及撤銷研究生導師資格的決定。
黃慶成為了自2009年3月,教育部發出《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以來,多起被媒體曝光的高校校長論文涉嫌抄襲事件中,首位遭到所在學校嚴肅處理的校長級別的學術官員。
而處于輿論風暴中心的西南交大副校長黃慶隨后接受媒體采訪稱:“9年前的論文被曝抄襲,這個爆料者的用心很明顯。”同時網上出現“黃慶因校內競選被對手陷害”的帖子。這一場學術之爭自此漸有向摻雜私人恩怨的權力之爭轉向的趨勢。
事實上,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得知,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對于這位高校副校長的博士論文抄襲案的調查與定性,一直在西南交大秘密而低調地進行。并歷經兩次鑒定和兩次“會審投票”。在媒體曝光之前,西南交大就已經完成了對黃慶論文抄襲的調查與定性。
認定抄襲歷時兩年
西南交大學術委員會委員李永(化名),參與了對黃慶的調查。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媒體曝光后,黃拿出的有關論文的所有辯解和申訴,其實早已在遞交給學校和鑒定專家的過程出示過。“沒有任何新東西”。
2009年6月5日,李永參加了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的一次特殊會議。該委員會成立于2008年4月,隸屬于校學術委員會,由學術委員會投票選舉出的五名成員構成,職責是加強對學校學術道德的監督審查。
在這次會議上,李永見到了外審專家為黃慶博士論文是否構成抄襲作出的結論意見。而這已經是第二次對黃論文的鑒定。
“副校長抄襲門”經過
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問題通報會內部通報:該校副校長黃慶博士論文抄襲成立。西南交大學術委員會決定:取消黃慶管理學博士學位;撤銷黃慶研究生導師資格。
早 在2007年,西南交大已收到舉報材料稱:黃慶在2000年12月1日發表的博士學位論文《國有企業集團研究與鐵路企業集團實證分析》第四章“國有企業集 團產權界定效率分析模型”和著名經濟學家楊小凱《經濟學原理》一書相關內容雷同,“比例超過90%”。而黃慶并沒有將《經濟學原理》列在參考文獻中。
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