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邁爾森:從長遠看,錢還是會流到中國

建立好的經濟體系前提是什么?首先就是要投資,要吸引投資的話,必須讓企業家有信心。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投資會被搶劫、會遭遇貪污,那么他們肯定不會來的,他們一定要有信心,法制體系會保護他們。

責任編輯:老黃

羅杰·邁爾森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

我一直在盡力探索,在過去的幾世紀,西方的經濟體系是如何運營的,中國的經濟體系又是如何運行的,通過這樣一種研究和比較,我希望能夠有更好的理論來以古見今。

在過去很多年,很多跨國企業覺得在中國投資是很正確的選擇,而中國的企業家也覺得中國的從商環境非常好,至少和其他的文明不相上下。建立好的經濟體系前提是什么?首先就是要投資,要吸引投資的話,必須讓企業家有信心。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投資會被搶劫、會遭遇貪污,那么他們肯定不會來的,他們一定要有信心,法制體系會保護他們。

中國的儒家官員和西方的商業律師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流派,叫做“法家”,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就是如何立法,就是皇帝如何立法讓人們來為自己效勞,而不是我們所說的西方商業法的概念,讓投資者放心投資,積累資產,然后增加生產效率,中國的“法家”,并不是商業法。

西方人通常需要找律師來、法院來解決交易中的問題,這一點和中國的皇家體系系統是不一樣的,中國的成功要素到底是什么呢?在中世紀的時候,中國有非常成功的商業體系,中國成功的秘訣又是什么呢?

我要做一個比較,我要比較的是非常具體的一個東西,就是英國的普通法和中國的封建時代的科舉考試。

英國的普通法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但是它真正的蓬勃發展,成為一個政府管理的法庭,用相對公平的方式來解決糾紛,是在亨利二世、1170年的時候。中國的科舉也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但成為一個主要的選舉官員的方式,大概是在宋朝、也就是公元970年。所以可以說這兩個事件有很大的平行度。

當時東西方是比較像的:宋朝以比較和平的方式統一了中國;亨利二世的叔叔“斯蒂文”和他母親達成協議,讓亨利二世成為英國的國王,每個國王都有人來支持他們,要讓這些人忠心耿耿的支持就要給他們官位,亨利二世要建立一個法制體系。而在英國當時權利都是來自于土地的,而在中國權利是來自做官。當時宋朝和英國的皇帝都必須要用公平的方式來分權。比如說亨利二世,如果把土地都給了他的親信,他叔叔的親信就會來反對他,所以要讓兩個權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