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090730)
由于金融危機使民營企業遭受沉重打擊,浙江紹興市政府有關方面正醞釀“將對國有企業監管的有效辦法逐步引入民營企業”,等等。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曹林 馬少華
No.1 民企不能承受“國企化”之重
《東方早報》,7月28日,作者:林治源
(原文摘編)由于金融危機使民營企業遭受沉重打擊,浙江紹興市政府有關方面正醞釀“將對國有企業監管的有效辦法逐步引入民營企業”,等等。
由于,擬議安排人員為退休未退職的干部以及年輕干部,這似有借機分流,擴權之嫌。
因為民企和政府之間不存在財務性的契約關系,民企需要做的是在合法的經商環境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如果風險過大經營方向失誤,那最終結果也應該由民企獨立承擔。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政府的介入會優化民企的決策與經營效率。反而恰恰是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投入部分通過受到國家扶持的國企之手進入了房市和股市。如果按照部分官員所說,民企不當的經營與投資行為可以因為受到政府監管而得到糾正,那么國企的經營效率應該遠過于民企了,而且部分財政刺激也不應該流入房市股市,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因此,對大部分與政府距離較遠的企業,政府則沒有必要硬性插手。
另外,不能不看到的是,部分民營企業之所以過于依賴政府,其實是國家宏觀金融政策作用的結果。眾所周知,民營金融長期難以發展壯大,給很多急需資金輸血的民營企業造成了很大困境,這一方面推動了高利率地下錢莊的興盛;另一方面,民營企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